第二章教育学概论.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斯普朗格:“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 ? 4.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教育是一种历史现象 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 教育目的是促使个体的全面发展 (五)教育学的分化与反思时期(20世纪中叶至今) 从教育学中分化出来的教育学科进一步发展; 各门教育学科的分化成为当代教育学发展的主流。 (元教育学、教理学、成人教育学等) * * * * * * * * * * * * * * 第二章 教育学的历史发展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性质 研究对象:教育事实基础上的教育问题 教育问题:小学留级、奥数问题、三好学生、 撤点并校、小学开设书法课 学科性质 是一门(带有人文学科特征的)社会科学学科 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理论性学科 二、教育学学科产生的标志 研究对象 概念和范畴 科学的研究方法 重要的教育学家及著作 教育研究机构 三、教育学学科的发展历史 (一)前学科时期(奴隶社会—17世纪) 特点:以教育经验和不系统的教育思想为表征,教育学还未从哲学中分离出来。 中国: 《论语》: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其身正,不令而行; 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教学例子) 诲人不倦 孔子(前551-479) 朱熹:朱子读书法 大学 小学 《学记》: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专门论述 教育问题的专著。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教学相长 长善而救其失 西方:古希腊三杰 苏格拉底法 《理想国》(哲学王) 亚里士多德 昆体良 《雄辩术原理》—— 西方最早的教育专著 我吃饭,是为了活着,而不是活着为了吃饭, 撒谎者必须有好记性, 野心可以成为缺德之因,也可以成为美德之父 (二)学科雏形时期(17世纪—18世纪) 特点:教育学开始独立, 涌现出一批教育家及其著作 1623年,培根首次把 “教育学”作为一门 独立的科学提出来。 《大教学论》 《世界图解》 泛智论 班级授课制 班级授课制 第一本教育学著作, 是近代独立形态教育 学的开端。 “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 人类的全部艺术。” 1712-1778 以前的儿童观 儿童作为“小成人” 是带有原罪的。在16世纪20年代,德国的一份布通书认为,“就像猫天生爱抓老鼠,狐狸爱抓小鸡,狼爱吃小羊一样,刚出生的婴儿在他们的内心中也有一种天生的不良倾向,如对奸邪、不道德行为的渴望,对偶像的崇拜,对魔法的迷恋,对牧意、争吵、激情、愤怒、冲突、纷争、结党营私、仇恨、谋杀、酗酒、贪吃等等行为的嗜好”。 ——施义慧:近代西方童观的历史变迁,广西社会科学2004, (11). “中世纪没有分离的童年世界。儿童跟成年人一样做同样的游戏,玩同样的玩具,听同样的童话故事。他们在一起过同样的生活,从不分开。”——普拉姆《儿童的巨变》 那时没有适合儿童身高的桌椅, 没有适合儿童阅读的图书, 也没有儿童自己的服装。那时的儿童不是儿童, 只是缩小的成人而已。 “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有它适当的完善程度,都有它特有的成熟期。这是自然的安排。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秩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 “在万物中,人类有人类的地位,在人生中儿童期有儿童期的地位,所以必须把人当人看待,把儿童当儿童看待。” “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他要强使一种土地滋生另一种土地上的东西,强使一种树木结出另一种树木的果实;他将气候、风雨、季节搞得混乱不清;他残害他的狗、他的马和他的奴仆;他扰乱一切,毁伤一切东西的本来面目;他喜爱丑陋和奇形怪状的东西;他不愿意事物天然的那个样子,甚至对人也是如此,必须把人象练马场的马那样加以训练;必须把人象花园中的树木那样,照他喜爱的样子弄得歪歪扭扭。” “人们把孩子的手足束缚起来,以致不能活动,感到十分的拘束,这样只有阻碍血液和体液的流通,妨害孩子增强体力和成长,损伤他的体质。在不采用这些过分小心的办法的地方,人人都长得高大强壮,体材十分匀称。凡是用襁褓包裹孩子的地方,到处都可看到驼背的,瘸腿的,膝盖内弯的,患佝偻病的,患脊骨炎的,以及各种各样畸形的人。由于害怕自由活动会使身体成为畸形,结果却逼着它们长成畸形。为了防止孩子们成为残废,人们就甘愿使他们的关节僵硬。 1. “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则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

文档评论(0)

178****932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