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农村建设的规划与实施
新农村建设的规划与实施;上海新农村建设规划思路; 9个新城的人口规模一般在30万左右,其中松江、嘉定安亭和临港等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城,人口规模规划为80~100万。
60个左右新市镇的人口规模一般在5万左右,对于资源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新市镇,人口规模规划为10~15万。
600个左右中心村居住规模一般不低于1000户,人口不少于3000人;
远郊地区,中心村规模约500~600户,人口不少于1500人。
以郊区新城和中心镇为重点家角镇、宝山罗店镇、闵行浦江镇、浦东高桥镇、金山枫泾镇、奉贤奉城镇和崇明陈家镇等。”一城九镇的试点城镇建设工作。 ;崇明三岛总体规划;崇明岛具体位置;崇明三岛发展目标
建设现代化生态岛区的总目标,分别建设综合生态岛、海洋装备岛和生态休闲岛,依托科技创新。
人口规模与城镇分布
●人口规模
??划至2020年,三岛人口规模控制在80万以内。其中,崇明岛人口规模控制在65万以内,长兴岛规划人口13万左右,横沙岛规划人口2万以内。
●城镇体系
规划形成“新城-新市镇-中心村”的三级城镇体系:1个新城、9个新市镇、200个左右中心村。
崇明产业发展的重点是:
●旅游度假和户外运动产业
●现代观光农业
●现代办公服务业
●海洋装备及清洁型工业 ;崇明岛地图;三大板块:
城桥新城———森林公园地区:
城桥新城以田园风貌为特色,总面积28平方公里,规划人口20万,其中东平国家森林公园是上海仅有的三个国家森林公园之一。
陈家镇———东滩地区:
陈家镇将建设成为海岛花园式的生态城镇。
规划面积220平方公里的陈家镇———东滩地区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越。近期将建设体现国际先进理念和水准的“生态实验社区”,与世博会相呼应。
陈家镇的城镇布局中有新型农村社区、实验生态社区、森林型商务区和国际高教区,4大组团形成弓形分布,而森林-湖泊-湿地的景观生态主轴线恰形成了向东之箭,构成了一个生动的“弯弓搭箭”形态。
;;崇明岛新农村建设村落空间整治及规划研究;规划应充分考虑这些因素的影响。崇明岛作为河口冲击岛,其村落呈现出沿“好”布局的形态,沿河和道路呈东西向布局,部分区域住宅建设密集形成南北纵向延伸,与相邻村落连接形成块状布局,但其发展肌理基本呈现带状。这种布局形态和崇明岛的形成方式相关,也可保留其沿道路两侧发展的趋势,在道路一侧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公共活动场所和基础服务设施。通过对沿路宅基地的整治和改造,以改善农村景观风貌。满足村民基本生活和生产的需求,是效率最高的布局方式:宅前河流取水生活,宅后农田生产劳动,是最符合小农耕作的生活和生产建设布局形式。; 由于村落沿“好”形成带状发展格局,农民住宅一般沿河沿路展开,纵向不超过3一4排房屋。宅前一般都有菜地或者晒谷场,住宅前后间距较大,宅间的空地一般用作菜地使用。村内一般有一条对外联系的主要道路,延伸出各级支路,道路格局自发产生,基本满足交通需求。村落四周是大片的农田,由每家每户分别负责耕种。
2、村落空间形态模式研究基于崇明村落空间形态更多的呈现带状布局,间或有少量宅基地集中形成块状布局,规划为避免大拆大建,在集中整治和归并农村宅基地时遵循了原有的空间形态,分为了带状发展模式和块状发展模式,并以填补的方式对村落的空间进行梳理和建设。
;; 2. 2块状发展模式,一促成具有块状空间形态村落的集聚发展这一模式多为现在农村建设规划所采用,结合已有的村落进行规整或者新建成片的农民住宅区。一般可通过对密度高,成组团的宅基地集中建设区域进行梳理,将旷地、废弃地整理后用于新建住宅、完善配套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整治居住环境。主路尽量靠近区域中心,支路可以选择树枝状或环状发展。市政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一般配置于村落中心部位,主要管网沿区内道路呈环状和网络状布局。(图3);; 3村落整治规划—鸿田村案例分析
3.1现状概况—有特色的建设肌理鸿田村的村落空间形态与崇明岛整体形态相仿,呈带状布局(图4)。197 0年代经历了农村样板房建设工程,建筑布局较为规整,水系结构清晰。基地内平均每两纵排住宅形成一个单元,单元之间间隔一条水渠,几乎家家亲水。村民普遍有宅前屋后渠旁种橘树的习惯。村内整体建筑质量较好,多以2一3层住宅为主,沿路有少量一层的老房屋。村内随意搭建的棚屋和牲口棚较多,布局显得较为凌乱,对环境影响较大。宅前一般都有晒谷场,宅间有自留地用于种植蔬菜和橘树。现状村内无公共活动场所和绿地,农民的活动主要沿道路展开,水渠作为活动空间的“背景”而被忽视。现状水渠两侧多为牲口棚,因此水系被作为垃圾排放对场所、富营养化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柑橘基地质量管理体系.pdf
- CAD2007入门教程_图文版.ppt VIP
- TSG Z7005—2015 特种设备无损检测机构 核准规则_可搜索.pdf VIP
- DB4419_T 24-2024 社区社会组织孵化服务指南.docx VIP
- 安全可靠分布式事务型数据库技术要求.pdf VIP
- SH3124-2001T 石油化工给水排水工艺流程设计图例.pdf VIP
- 电缆敷设图集 12D101-5.pdf VIP
- 《银行业法律法规与综合能力》课件.pptx VIP
- 2024新信息科技四年级《第二单元 用编码描绘世界》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docx
- 淮北矿业2015年矿瓦斯综合治理“六项指标”考核办法淮北矿业2015年矿井瓦斯综合治理“六项指标”考核办法.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