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斜轧课件第4章
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Engineering 第四章 斜轧穿孔咬入条件分析 主要讲解如下几个问题 4 斜轧穿孔咬入条件分析 4 斜轧穿孔咬入条件分析 4.2 第一次咬入条件分析 作出一次咬入时的力分析图,轧件前端接触轧辊产生微小变形,设合力作用点为坐标O点。 见图4-1 现取轧制线方向为X轴;合力作用点到轧件轴线的垂线为Z轴;轧件旋转切线方向是Y 轴。 由式4-1有:MT≥MN ,即: 4.2 第一次咬入条件分析 设: T=N · f, T 在 X,Y 方向的方向余弦分别为: cos(T, X),cos(T, Y), N 在 X,Y 方向的方向余弦分别为: cos(N, X),cos(N, Y)。 4.2 第一次咬入条件分析 于是有 4.2 第一次咬入条件分析 4.2 第一次咬入条件分析 则 4.2 第一次咬入条件分析 式4-7即为斜轧时的一次咬入条件。 从式中可看出:改善咬入条件可通过减小?1和增大DR来实现。 4.2 第一次咬入条件分析 又由于开始咬入时,?xy≈1,且应考虑到最恶劣的情况,取?xx =1 ,便得到一次咬入条件的最终形式: 4.3 第二次咬入条件分析 4.3.1 二次咬入条件的导出 作出二次咬入时的力分析图。图4-2 轧辊对轧件的正压力 N 作如下分解: 4.3 第二次咬入条件分析 若忽略摩擦力T 在Z 轴的分量,即cos(Z, T)≈0,则 4.3 第二次咬入条件分析 再按式4-2前进条件有: 4.3 第二次咬入条件分析 4.3 第二次咬入条件分析 联立式4-9和4-9解得: 4.3 第二次咬入条件分析 4.3 第二次咬入条件分析 4.3 第二次咬入条件分析 4.3.2 关于咬入条件的讨论──如何改善二次咬入? (1) 分析式4-11:凡能减小?min的因素均可改善咬入。 4.3 第二次咬入条件分析 在式4-10中,对中间变量? 求导,并令一阶导数为零得到两个驻点: 4.3 第二次咬入条件分析 联立式4-10与4-12解得: 4.3 第二次咬入条件分析 课后作业: 某二辊斜轧穿孔机采用?60管坯(20#钢)穿孔。 轧辊转速 nR =132 rpm,穿孔温度 Tp =1250℃。工具及调整参数如下: d0 =18 mm,DR =290 mm,β1=3.5 ?,L3=0,? =7 ? , b =32 mm,BHP =52.5 mm。 试校核第二次咬入条件。 Questions 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Engineering Anhu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Key Laboratory M P 斜横轧原理The Theory of Cross Rolling An Autumn -Winter Coursefor undergraduate students majoring in Materials Forming and Control 课后习题 关于二次咬入条件的讨论 二次咬入条件的导出 第二次咬入条件分析 第一次咬入条件分析 概 述 4.1 概述 特点:分两次咬入 定义: 第一次咬入──轧件接触轧辊,受摩擦力带动作螺旋运动而被曳入穿孔准备区; 第二次咬入──管坯前端接触顶头,在轧辊带动下克服顶头阻力而继续前进,充满变形区形成稳定状态。 凡斜轧,咬入必须同时满足旋转条件和前进条件。故斜轧咬入的一般性条件为: (4-1) (4-2) 式中:n ─轧辊数目; MT ─每个轧辊给管坯的旋转摩擦力矩; MN ─每个轧辊给管坯的正压力对管坯旋转阻力矩 Tx、Nx ─每个轧辊给管坯的摩擦力、正压力的轴 _ 向分量; P0 ─外加顶推力,非顶推穿孔时P0 =0; Qp ─顶头对轧件的轴向阻力,一次咬入时Qp =0。 第二次咬入是关键(因存在顶头阻力)。 管坯只有旋转时才可能前进,但旋转并不一定前进,故前进条件是实现咬入的主要方面。 式4-2中:对非顶推穿孔,P0 = 0 ;又因为一次咬入时顶头不阻碍管坯前进,故Qp = 0 ,则应有 (4-3)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12J502-2内装修-室内吊顶.pdf VIP
- 全球及中国白蚁防治服务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前景趋势与投资发展研究报告2025-2028版.docx
- 2025年党员干部应知应会理论知识题库判断题测试卷附答案.docx VIP
- 医院检验科培训课件:《临床血液与体液检验基本技术标准》的解读(血液部分).pptx
- 2024年山西临汾尧都区社区工作者招聘真题.docx VIP
- 苯酚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doc VIP
- 颈椎间盘突出护理.pptx VIP
- 线性代数英文课件:ch5-4(not necessary).ppt VIP
- 《SJT11223-2000-铜包铝线》.pdf VIP
- 民乐介绍课件.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