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9章食品风味化学 2
Chapter 9Flavor Chemistry风味化学(二);9.1 概述;1. 原味 Original taste
酸、甜、苦、咸。
2.呈味物质的特点
Characteristic of taste compound
多为不挥发物,
能溶于水,
阈值比呈气味物高得多。
;3. 味觉生理学Taste physiology;4.影响味觉的因素Factors of effect on taste(1)温度在10~40℃之间较敏感,在30 ℃时最敏感。;(2) 时间
易溶解的物质呈味快,味感消失也快;
慢溶解的物质呈味慢,但味觉持续时间长。
(3) 各种味觉的相互作用
①味觉的相乘效果
②味觉的相消效果
;5. 物质的化学结构与味感的关系Relationship of structure with taste;9.2 甜味与甜味物质;1.呈甜机理Mechanism of sweet taste;补充学说;?-D-吡喃果糖甜味单元中AH/B和r之间的关系
;局限性;2. 甜度及其影响因素 Sweet degree and its influence factor;(2) 影响因素; ②温度
果糖随温度升高,甜度降低。(异构化)
③结晶颗粒大小
小颗粒易溶解,味感甜。
④不同糖之间的增甜效应
5%葡萄糖+10%蔗糖=15%蔗糖。
⑤其它呈味物的影响
; 3. 甜味剂 Sweeterness
(1)糖类
葡萄糖,果糖,蔗糖,麦芽糖等
(2)糖醇
木糖醇,麦芽糖醇等
(3)糖苷
甜叶菊苷(Stevioside)的甜度为蔗糖的300倍。稳定安全性好,无苦味,无发泡性,溶解性好。;(4) 其它甜味剂;9.3 苦味和苦味物质;1.呈苦机理Mechanism of bitterness;2. 苦味物质 Bitterness substance;啤酒花与麦芽汁共煮时,α–酸有40~60%异构化生成异α–酸。控制异构化在啤酒加工中有重要意义。
核黄素存在时,异α–酸经光氧化分解,可产生老化风味。
律草酮(α–酸) 异律草酮(β-酸)
;(3) 柑橘中的苦味物(糖苷);(4) 氨基酸及多肽类;②肽的分子量影响产生苦味的能力;(5) 盐类;9.4 咸味和咸味物质Salty taste and salty substance;1. 阳离子产生咸味;2. 阴离子抑制咸味;9.5 酸味和酸味物质;呈酸机理 Mechanism of sourness;(3) 酸味物质的阴离子对酸味强度有影响;2. 主要酸味剂Main sourness;9.6 辣味和辣味物质;1.辣味的呈味机理Mechanism of Piquancy;(1) 热辣味(hotness)
口腔中产生灼烧的感觉,常温下不刺鼻(挥发性不大),高温下能刺激咽喉粘膜。
如:红辣椒主要呈辣成分有辣椒素、二??辣椒素。胡椒中的胡椒碱。
(2) 辛辣味(pungency)
冲鼻的刺激性辣味,对味觉和嗅觉器官有双重刺激,常温下具有挥发性。
如:姜、葱、蒜等。
;2. 辣味物质 Piquancy substance;9.7 鲜味和鲜味物质;1.鲜味物的呈鲜机理Mechanism of Delicious taste;2.呈鲜物质Delicious;(2) 鲜味核苷酸;(3) 其它鲜味剂;9.8 涩味和涩味物质;1.涩味 Astringent taste;2.涩味成分 Astringent substance;常用脱涩方法:;小结;8. 呈酸机理:
9. 辣味:
10.辣味的呈味机理:
11.鲜味物的呈鲜机理
12.涩味的呈味机理:
13. 涩味成分:
14. 单宁是最典型的涩味物:
15.常用脱涩方法:
;关键词 Keywords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PolyWorkV11培训指南.pdf VIP
- 高中英语名词性从句优秀课件-名词性从句课件p.pptx VIP
- 三方询价合同.doc VIP
- 2025浙能集团甘肃有限公司新能源项目招聘22人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职业病危害工程防护》考试复习题库-上(选择题汇总).docx
-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新《职业病危害工程防护》考试复习题库(浓缩500题).docx
- 2025浙能集团甘肃有限公司新能源项目招聘22人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2025年云南省临沧市某中学小升初入学分班考试语文考试真题含答案.docx VIP
- 2025年政务大数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