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材料液态成型工艺技术2
;一、砂型的特点与工作条件
1.砂型:造型过程中型砂在外力作用下成型并达到所要求的密度(又称紧实度)而成为砂型。
型砂是由耐高温的颗粒材料或原砂、粘结剂和附加物等按照一定比例混制而成的。
2.紧实度:也就是砂型的密度。
1)紧实度不足:则砂型松软,金属液易渗入型砂的空隙,造成铸件表面粘砂、表面粗糙、砂型的变形或胀大,而且铸件易产生缩松和缩孔。
2)紧实度大:则型砂的退让性不好,透气性差,铸件易产生裂纹和气孔等缺陷。
通常用湿型进行大量、成批生产的条件下,液态金属的静压力大多低于1kpa。因此,一般将湿型的紧实度控制在1.6g/cm3左右是合适的。;3.砂型的特点:毛细管体系。即由原砂和粘结剂(附加物)组成的具有一定强度的微孔-多孔隙体系。
空隙率: Vn /V0 ×100%
Vn—微孔体积;V0—物质总容积。
当紧实度在1.5~1.8g/cm3时,空隙???通常为30~40%。
空隙率大,透气性好。测量空隙率须采用浸润性好的液体,如酒精等,可反映真实的空隙率,而非浸润性液体则不可能充满全部微孔,误差较大。
孔隙大小要适当,否则影响铸件的表面质量,不仅降低铸件的尺寸精度,还有可能引起粘砂缺陷。;水分迁移:含水铸型的温度场在任何时间都可以划分成三个特征区:Ⅰ-干砂区;Ⅱ-水分凝聚区:温度为100℃、水分由初始的m0增至m1的高水区;Ⅲ-不饱和凝聚区:温度和水分分别由比邻Ⅱ区的100℃及m1降至室温t0和m0。;4.传热与传质现象-水分迁移;传质现象:砂型中将产生各种传质现象,主要有:
1)水分蒸发过程和水分迁移;
2)湿型中因混砂造成的水分不均匀,在造型后发生的水分均匀过程;
3)化学粘结剂砂的硬化过程;
4)浇注时有机粘结剂的分解、燃烧放出的气体,渗入金属液中;
5)铸件表面合金化等。
;二、金属-铸型的化学和物理化学作用;1.金属-铸型界面化学反应;3)固体碳的燃烧与固化反应
燃烧反应包括:
2C+O2—2CO
CO+1/2O2—CO2
2[C]+CO2—2CO
经氧化分解后,界面上形成一些活性气相成分,主要有H2O,CO2,H2,CO,加上铸型表面层中残存的一些固体碳,将继续相互作用,使气相达到热力学平衡,这时将发生:
CO2+H2—CO+H2O
CO2,O2为氧化性气氛,金属易氧化,表层脱碳;
CO,H2为还原性气氛,表面增碳,但是可防止粘砂。;2.粘砂现象;2.粘砂现象;3.铸渗现象;3.铸渗现象;3.铸渗现象;3.铸渗现象;三、合格铸型应具备的基本条件;第四章??铸造缺陷及形成原因;第四章?? 铸造缺陷及形成原因;飞翅(飞边、披缝),毛刺;定义与特征
抬型:铸件在分型面部
位高度增大,并伴有厚
大飞翅。
形成原因:
1)压铁重量不足,位置不当,或取压铁时间过早;
2)紧箱操作不当,箱卡强度不够或数量过少,金属液浮力过大而开箱;
3)浇包的浇注高度太高,金属液的动压力过大。;定义与特征:铸件内外
表面局部胀大,形成不
规则瘤状金属突起物,
使铸件重量增大。
形成原因:
1)砂型、砂芯的紧实度不匀,强度低,砂箱或芯骨刚度不足;
2)混砂不均匀,砂型、砂芯的水分过高;
3)砂型、砂芯烘干不足或返潮,强度降低;
4)浇注温度过高,浇注速度过快,静压头过大。;定义与特征:
冲砂:砂型或砂芯表面局部被充型金属液冲刷掉,在铸件表面相应部位形成粗糙不规则的金属瘤状物,常位于浇面附近。被冲掉的砂子常在铸件内形成砂眼。
形成的主要原因:
1)砂型和砂芯的紧实度和强度低,
涂料质量差,涂刷工艺不当;
2)干型烘干温度过高,树脂砂、
水玻璃砂成分或硬化工艺不当,
硬化不足或过硬化;
3)型芯存放过程中返潮;
4)浇注系统设计不当,内浇道数量少,金属液流速大,型、芯局部受金属液的冲击时间过长;
5)浇注高度和金属液浇注温度过高。;定义和特征:铸件表面的豆粒状金属渗出物,其化学成分往往与铸件金属有差异。一般出现在铸件自由表面上,例如敞浇铸件的上表面,离心浇注铸件的内表面。
形成原因:
1)熔炼时,炉料中有锈和水分、
油等,熔炼温度过高或过长等,形
成低熔点杂质,凝固时常偏聚在晶
界附近,在析出气体压力或凝固收
缩应力作用下,挤出铸件表面;
2)热处理温度过高,保温时间过长,晶界处的低熔点物质重熔,在析出气体压力的作用下,挤出铸件表面;
3)化学成分不合格,生成大量低熔点物质和低熔点相,凝固后期或在热处理过程中,在析出压力的作用下挤出铸件表面。;1.气孔,针孔
定义和特征:
气孔:出现在铸件内部或表层,
截面形状呈圆形、椭圆形、腰
圆形、梨形或针头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