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百花园一课件汇编.ppt

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百花园一课件汇编.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百花园一课件汇编

给句子中的带点的字选择恰当的解释,将序号填在后面的括号里。 “望”字在字典中有多种释义,如:?看,往远处看;?拜访;?希图,盼;④名望,声誉,等。 1、她是音乐学院一位德高望重的教授。 ( ) 2、公主听说国王回来了,喜出望外地跑过来迎接他。 ( ) 3、我们几个人代表全班同学看望了生病住院的老师。 ( ) 4、直到主人的背影都望不见了,他才知道这警告是无效了。 ( ) 字义的理解 ④ ? ? ? “看”字在字典中有多种释义,如:?观察;?打量;?欣赏;④探望等。 1、平时要留心多看看身边 的事物,才能写出好作文。 ( ) 2、旅途中的美景真想多看看。 ( ) 3、他把那个玩具熊全身都看来一遍。 ( ) 4、王明生病了,我们放学一起去看他吧。 ( ) 字义的理解,课外拓展 ④ ? ? ? 熟:①植物的果实等完全长成;②(事物)加热到可以食用的程度;③加工制造或锻炼过的;④因常见或常用而知道得很清楚;⑤熟练;⑥程度深。 1、常言道:熟能生巧。( ) 2、这条路我常走,所以很熟。( ) 3、这是一块熟铁,还有大用处。( ) 4、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他最终决定这样做。( ) 5、麦子熟的时候,豆荚也长大了。( ) 6、米饭还没熟,我们已经被锅里的香味馋得直流口水了。( ) 认识破折号 破折号的主要用法有: ?用以表示对上文的解释说明或补充。 ?表示意思的转折或话题的转变。 ?表示声音的延长。 ④表示意思的递进。 ⑤表示提示或总结全文。 1、他的手没有手指,却拿着一把破扇子——其实也 不能算拿,不过用线拴住扇柄,挂在手上罢 了。 2、那是一双很大的拖鞋——那么大,一向是她妈妈穿的。 3、只要听到猫一声“喵——”,连我们都会被全部慑服。 表示解释说明。 表示解释说明。 表示声音的延长。 4、他想,今年的收成一定可以使他的主人—— 一个可怜的老太太——笑一笑了。 5、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 6、每个窗子里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儿,因为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这个。 表示解释说明。 表示意思的转折或话题转换。 表示解释说明。 表示意思的转折或话题转换。 1.“哞——”老黄牛一声长叫,精神抖擞地下地干活了。 ?2.他不喜欢乘马车游公园——除非是为了去炫耀一下他的新衣服。 3.为了免除下一代的苦难,我们愿——把这牢底坐穿! 解释说明。 表示声音的延长。 表示意思的转折或话题转换。 这两首寓言诗告诉了我们同样的道理: 不能只从自己的角度,只以个人的眼光去认识事物,要遵循事物的本来面貌,才能客观地、正确地认识它们。 积少成多 自相矛盾 刻舟求剑 坐井观天 滥竽充数 亡羊补牢 守株待兔 掩耳盗铃 邯郸学步 画蛇添足 叶公好龙 对牛弹琴 囫囵吞枣 自相矛盾:选自《韩非子.难一》。比喻说话办事前后不一致或互相抵触。 刻舟求剑:《吕氏春秋·察今》上说,楚国有一个人在过江的时候,剑掉在水里,他就在船上刻上记号,标志出剑落的地方。等船停下来,再按船上的记号下水去找,结果自然找不到。比喻办事刻板,拘泥而不知变通。 坐井观天:唐朝韩愈《原道》:“坐井而观天,曰天小也,非天小也。”意思是坐在井底看天,说天很小,其实天并不小。比喻目光狭窄,见识短,很有局限性。 滥竽充数:竽:一种乐器;充数:凑数。《韩非子·内储说上》记载,齐宣王爱听吹竽,一定要搞个三百人的乐队一齐吹奏。南郭先生混在里面凑数,照样得到赏赐。后宣王死,湣王立,要每个人单独吹给他听,南郭就逃跑了。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队伍中冒充,以次充好。 亡羊补牢:亡:失去;牢:牲口圈。《战国策·楚四》:“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比喻出了差错,及时设法补救。 守株待兔:株:树桩子。《韩非子·五蠹》上说,有一个人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桩上死了,他便每天守在树旁等待,希望再得到同样撞死的兔子。原来比喻不经过努力而希望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掩耳盗铃:《吕氏春秋·自知》里说,有人得到一口钟,想背走,但钟大,背不了。他便用锤子来敲碎它,钟便发出响声。他怕别人听见钟声来抢他的钟,便慌慌张张地赶紧用手捂住自己的耳朵,以为自己听不见了,别人也不会听见。(此种解释出自文言文《掩耳盗铃》。《掩耳盗铃》还有另一版本,即“有个人想偷人家大门上挂的铃铛……”)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 邯郸学步: 《庄子·秋水》上说,战国时代,燕国有一个人到赵国的首都邯郸去,看到赵国的人走路的姿势很美,就跟着学起来,结果不但没学好,连自己原来的走法也忘掉了,只好

文档评论(0)

wyj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