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对三处引例的理解与处理.doc
对三处引例的理解与处理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是梁实秋先生的一篇回忆性散文,通过写一次演讲的情景,来表现梁任公的一些特点,并且重在表达对老师的崇敬、赞美之情。教学中发现,文中三处引例是学生最感兴趣和最为关注的地方,也是教师为完成教学目标的着力点;但是在理解和处理时存在着诸多问题,或肤浅,或偏离,或不准不全。即使相对权威的人教版必修1《教师教学用书》,对梁任公“有热心肠”的特点与引例的关系也不着一字,甚至说到《箜篌引》变动的有关知识时,仍然似是而非。这些问题亟待厘定和研讨。
一、关于引例的变动或省略
必修1《教师教学用书》“有关《箜篌引》的知识”中说,课文中所引《箜篌引》个别字句与《琴操》中有异,“不知是梁启超引用时变动,还是梁实秋在写作此篇文章时变动的”。东汉蔡邕的《琴操》所记的诗是“公无渡河,公竟渡河,公堕河死,当奈公何!”《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是梁启超为清华学校文学社诸生所作的一篇课外演讲,主要解说中国韵文所表现的情感和特点。该文引诗是“公无渡河!公竟渡河!堕河而死,将奈公何。”后两句已明显改动。他在解释“韵文”时说,“我所征引的只凭我记忆力所及,自然不能?f完备,但这些资料,不过借来举例,倒不在乎备不备,我想恁么多也够了。”[1]这段话有两个信息值得我们重视,一是所征引的只是凭记忆力所及,也可能不完备,二是这些资料只是“借来举例”。毫无疑问,因为记忆力所及,所以引诗发生了变动。
再看梁实秋的引诗:“公无渡河。公竟渡河!渡河而死;其奈公何!”也是后两句变动。这只能说明,梁实秋在写此文时因记忆错误并非不可能。这些变动既没有损害原诗的意义,也不影响对文章的理解,但梁任公引例和梁实秋引例的意图及作用决不相同,此点在下文说。
至于《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和《桃花扇》唱词引例省略,并无特殊意思,也不是因为梁实秋无法使之完备,实乃是作者践行文学主张的体现。梁实秋是自觉追求文体简洁美的作家,主张散文“篇幅不一定要长”,主张简单,“简单就是经过选择删芟以后的状态”,他的省略是有选择的,是为了干干净净直截了当表现情感,换句话说,省略的诗曲内容既不是要叙述的重点,也不会影响表达感情。所以,在教学时,我们就不能抓住诗句变动或省略加以发挥,牵强附会的解读,把这种省略理解为与作者的情愫有关以求含蓄,就更不合情理了。
二、梁任公三处引例的意图
《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一文,为了论述中国韵文里的“奔迸的表情法”共列举了16例,涉及到不同时期不同形式的作品,梁实秋回忆梁任公演讲情景时引用的是其中三例,从时期体裁上说,《公无渡河》是古乐府,杜诗是唐律诗,《桃花扇》唱词为清代曲词。关于引例意图,梁任公先生已明确指出是“借来举例”,也就是说借来论述中国韵文里的“奔迸的表情法”,并且认为这种表情法有以下突出特点。(1)亲历的“直线式的表现”,(2)是“起在突变时候”,(3)情感“性质极为单纯”。
梁任公先生又是如何解说这三例的呢?关于杜诗,他说,“凡诗写哀痛,愤恨,忧愁,悦乐,爱恋,都还容易,写歌喜真是难。即在长短句和古体里头也不易得。这首诗是近体,个个字受‘声病’的束缚,他却做得如何淋漓尽致!那一种手舞足蹈的情形,读了令人发怔,据我看过去的诗没有第二首比得上了。”梁任公先生认为《桃花扇》曲词“是一个个字都带着鲜红的血呕出来的”“以我所记得的,独《桃花扇》里头,有几段很见力量。那《哭主》一出,写左良玉在黄鹤楼开宴,正饮得热闹时,忽然接到崇祯帝殉国的急报,唱道……”对三例的解说主要强调情感的“真”“热”与情景的剧变,以此指出“奔迸的表情法”的特点。
明白了梁任公的意图,也就间接的明白了他在演讲时对作品的解读和表现,自然对理解梁实秋的文章具有很大的帮助和启发。
三、梁实秋引例的意图和作用
1.表现梁任公是一个“有热心肠”的人
梁任公的形象用文中的话概括即“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紧接着又加了一句“求之当世能有几人?”先生的学问、文采固然是非常好理解的,在行文叙述中也很容易找到相对应的内容,但作者强调的应该是作为“有热心肠”的先生是异于一般人之处。“热心肠”何意?当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对人热情、乐于替别人办事”,其实就是“炽热的心肠”,侧重在感情,其要素包含“真情”和“激情”。梁实秋引用的这三例都属于“奔迸的表情法”,梁任公认为这类表情法的内在情感是“热”的,“有光芒的火焰”,是“用电气来震的”,基于这样的理解,他在演讲时充分地体现了他的“真情”“激情”,也就是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奔迸的表情法”。
为什么讲其它表情法时,比如“含蓄蕴藉的表情法”,没有给梁实秋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呢?因为其表现的感情是“温的”,不是直接表现的,总是借助于环境和别的情感烘托出来;而梁任公是一个“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