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藻胶裂解酶产生菌的分离鉴定及产酶发酵优化.PDF

褐藻胶裂解酶产生菌的分离鉴定及产酶发酵优化.PDF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褐藻胶裂解酶产生菌的分离鉴定及产酶发酵优化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hinaBiotechnology,2014,34(9):94101 DOI:10.13523/j.cb 褐藻胶裂解酶产生菌的分离鉴定及产酶发酵优化 李 恒 朱思婷 刘旭梅 龚劲松 蒋 敏 许正宏 史劲松 (江南大学药学院 无锡 214122) 摘要 对一株从腐烂海带中筛选得到的产褐藻胶裂解酶的菌株进行鉴定,并对其产酶条件进行 发酵优化。经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将其鉴定为盐单胞菌属,并命名为 Halomonassp.WF6。通过在摇瓶培养水平上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正交试验,确定褐藻胶裂解酶 产生菌WF6的最适产酶培养基为:褐藻酸钠6.0g/L,蛋白胨5.0g/L,酵母粉2.5g/L,NaCl30g/ + L,K 5mmol/L。进而采用最适培养基进行产酶条件的优化,优化后的发酵产酶条件为:初始pH 8.0,培养温度25℃,接种量为2%,摇瓶装液量30ml/250ml,培养时间39h。优化后的褐藻胶裂 解酶酶活达117.66U/ml,是优化前的2.1倍。该酶对褐藻酸钠的酶解产物主要由聚合度为二和 三的褐藻寡糖组成。 关键词 褐藻胶裂解酶 Halomonassp.鉴定 发酵优化 中图分类号 Q93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褐藻寡糖结构与活性认识的 体动物和海藻中分离得到。目前已报道的多种褐藻胶 不断深入,其特殊的生物活性及药用价值得到了广泛 裂解酶大都来 自于海洋微生物[8],主要有弧菌 的开发。褐藻寡糖在医药、食品、化工、农业等领域均 [9] [10] (Vibrio) ,假单胞菌(Pseudomonasaeruginosa) ,固 有应用,其中在抗肿瘤、抗凝血、免疫调节及促进生长 [11] 氮菌 (Azotobactervinelandii) 、交 替 假 单 胞 菌 [13] [12] 等方面更是掀起了研究热潮 。 (Pseudoaltermonaselyakovii) 及 交 替 单 胞 菌   目前,褐藻寡糖主要由褐藻胶降解制备。常用的 [13] (Alteromonas) 等。褐藻胶裂解酶已被普遍认为是 [4] [5] 降解方法主要有物理降解法 、化学降解法 以及生 定向制备褐藻寡糖的有力工具,因此,不断扩大褐藻胶 [6] 裂解酶的菌种资源,进而实现褐藻寡糖的高效、高值化 物降解法 。物理法主要采取辐射的方式,操作复杂, 且降解条件难以控制;化学法是目前采用最多的方法, 应用成为目前研究的趋势和热点。 但由于本质是一种非特异性降解方法,因而存在目标   从腐烂的海带中筛选得到一株产褐藻胶裂解酶的 寡糖的产量少,副产物多以及回收率低等问题,受到越 菌株,依次对其进行了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以及分子 来越多的质疑。利用酶的特异性降解褐藻胶是生物降 鉴定,并对培养基组成及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为褐藻 解法的主要原理,该法具有专一性强、寡糖得率高且条 胶裂解酶的酶学性质研究及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件温和等优点,这些显著的优越性使生物降解法备受 1 材料与方法 青睐。   作为褐藻胶生物降解的主体,褐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