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的临床辨证施护.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痛经的临床辨证施护.doc

  痛经的临床辨证施护 【摘要】痛经是临床妇科常见疾病之一,是妇女经期或月经前后,少腹及腰部疼痛甚者剧痛难忍,常伴面色苍白,手足厥冷,恶心、呕吐等症状,并随月经周期发作。其主要病因病机为气血运行不畅所致。按照传统医学方法进行辨证施护,,在临床实践中疗效可靠。 【关键词】痛经;辨证分型;护理 妇女经前期或月经前后,少腹及腰部疼痛,甚者剧痛难忍,头出冷汗,面色苍白,手足厥冷,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并随着月经周期发,称为痛经。痛经发病有情志所伤、起居不慎或六淫为害等不同病因,古人云:“血随气行,气滞则血瘀,气行则血行。”凡各种原因引起胞宫经血运行不畅,或经脉失养,均可导致痛经[1]。 1一般护理要点如下: 1.1心理护理:主要是针对青春期少女。月经是青春期少女正常的生理现象,是性成熟过程的标志之一。月经期间常可出现精神紧张、心情烦躁等情绪变化,有些月经初潮早的女孩心理负担较重,由于精神因素的作用极易发生痛经。因此,有必要帮助青春期少女了解月经发生的机制,在月经来潮前消除紧张情绪,减少心理负担,做适宜的活动,分散注意力,以减轻经期少腹疼痛感[2]。 1.2生活护理:病室要保持安静、整洁,定时消毒,光线充足、明亮,温湿度适宜;痛经重者,经期应卧床休息,避免劳累,禁用凉水洗漱,切不可坐卧凉湿之地。 1.3饮食护理:应忌食生、冷、瓜果及辛辣刺激性食物。肥胖者多痰为湿热之体,应少吃肥甘厚味,多吃蔬菜、水果及营养丰富易消化之食品。 1.4针灸止痛:实证可针刺足三里、关元、气海、三阴交,虚证可加艾灸或热敷。 1.5经期卫生:每日用温水清洗一次,禁止盆浴,应注意衣着温暖,禁房事。 根据病人症状进行辨证分型护理 2气滞血瘀型 2.1病因病机:素体多抑郁,经期或经前后伤于情志,肝气郁结,气滞则亦淤滞,血行不畅而发痛经。 2.2症状:每于经期前一、二天小腹胀痛,伴有乳房作胀,经量少,经行不畅,经色紫暗有块,血块排出后痛减,月经过后疼痛消失。舌紫暗或有淤点,脉弦或脉滑。 2.3症候分析:肝司血海,又主疏泄,肝气条达,则血海通调。因情志抑郁,冲任气血郁滞,故经前一、二日少腹胀痛、拒按,或经量少行而不畅,经血郁滞故色暗有块。血块排出,淤滞减轻,气血暂通,故疼痛缓解。舌紫暗有淤点、脉弦,为淤滞之征。 2.4治法:理气化淤止痛。 2.5方药:膈下逐淤汤。 2.6护理措施 情志护理:找出发病原因,解除病人精神负担和恐惧心理,保持心情愉快。 服药护理:疏肝理气,化淤止痛之汤剂。宜温服。 针刺:三阴交、关元、气海。 3寒凝胞中 3.1阳虚内寒 3.1.1症状:月经期及经后少腹冷痛,喜按,得热则舒,经量少,经色暗淡,腰腿酸软,小便清长,脉沉,苔白润。 3.1.2症候分析:肾阳虚弱,寒从内生,冲任及胞宫失于温煦,虚寒滞血,故经期或经后少腹冷痛,经少色暗淡。寒得热化,故得温则舒。非湿寒所凝故小便清长。脉沉、苔白润为虚寒之象。 3.1.3治法:温经暖宫止痛。 3.1.4方药:温经汤[3]。 3.1.5护理措施 服药护理:宜空腹热服。 饮食护理:忌食辛、辣、生、冷及刺激性食物。 药食:黄芪鸡蛋或艾姜鸡蛋。 针灸:可针刺中极、次髎、地机以通调冲任。也可加艾条灸关元。 3.2寒湿凝滞 3.2.1症状:经前数日或经期少腹冷痛,得热痛减,按之痛甚,经量少,经色暗黑有块,或畏寒身痛,苔白腻,脉沉紧。 3.2.2证候分析:血为寒凝,故经色不凝有块。得热则凝滞稍减,故疼痛缓减,苔白腻、脉沉紧,均为寒湿内闭,气血淤滞之征。 3.2.3治法:温经散寒除湿,化瘀止痛。 3.2.4方药:少腹逐淤汤。 3.2.5护理措施 服药护理:宜热服。 饮食护理:忌食生、冷、辛辣及刺激性食物。 药食:可服紫苏红糖汤或生姜红糖水。 针灸:取中极、次髎、地机穴,以通调冲任,可加艾灸关元穴。 生活护理:注意腰腹部保暖,可用热水袋外敷腰腹部。 4湿热下注 4.1症状:月经前少腹疼痛拒按,有灼热感,腰痛,经来疼痛加重,经色暗红、质稠有血块,带下黄稠,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而腻,脉弦数或濡数。 4.2证候分析:经色暗红而有块,淤热扰血所致。湿热留连于冲任,所以月经失调,湿热留于下焦故带下异常,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而腻,脉弦数,均属湿热之象。 4.3治法:清热除湿,化淤止痛。 4.4方药:清热调血汤。 4.5护理措施 饮食护理:忌食辛、辣、燥湿之品,肥胖多痰为湿热之体,应少吃肥甘厚味,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药食:薏仁、扁豆、冬瓜、莲叶煮水代茶饮。 针刺:关元、中极、三阴交,或耳针:子宫、交感、神门,留针15-20分钟。 5气血虚弱 5.1症状:月经过后一、二天或经期小腹隐隐作痛,或小腹及阴部空坠,喜按,经量少,色淡质薄,神疲乏力,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