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硒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作用概要1.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硒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作用概要1

硒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吴 军 刘秀芳 徐汉生1 Functions of Selenium in Plants WU Jun, LIU Xiu-Fang, XU Han-Sheng (College of Chemistry, Wuhan University, Wuhan 430072)   提要 简要叙述了微量元素硒在植物体内的吸收、运输、存在形态、生理功能及其与其他元素的相互作用,并就增加植物体内的硒含量提出了一些设想。   1932年,在植物中检测出了硒[1]。1957年,确证硒为高等动物必需的微量元素[2]。在此之前,硒多被视为污染元素。1933年,Robison证明美国中西部牛羊患的“盲目蹒跚病”和“碱毒症”是因摄取了含硒高的植物引起中毒所致。1957年,Schwarz提出缺硒会导致大鼠肝坏死。1959年,Oldfield证明动物的白肌病是缺硒的缘故。由此对植物硒逐渐从毒性转移到营养作用的研究。   硒为植物所必需的实验证据日趋增多,但目前尚无定论。1985年,Drotar等在高等植物的组织培养细胞中检测到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1988年,Chen发现植物中含硒tRNA[3];Yokota等[4]证明硒是低CO2(340μl.L-1)条件下生长的衣藻的GSH-Px诱导剂。1990年,Stadtman发现在海洋硅藻中存在GSH-Px。1993年,薛泰麟等[5]在大豆、油菜、小麦、玉米等高等植物的叶片或萌发的种子中均检测到了GSH-Px活性。同年,Saben等[6]在芦荟属植物中发现GSH-Px。1994年,黄开勋采用75Se示踪技术在大麦苗中检测到Se-tRNA的存在。1996年,Neuhierl和Bock[7]在聚积硒的黄芪属培养细胞中发现硒代半胱氨酸甲基转移酶。以上的迹象表明,硒可能是高等植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 1 植物对硒的吸收、运输与硒在植物体内的存在形态   植物中硒含量的变幅非常大,因植物种类而异,从几个ng.g-1到几千μg.g-1。一般植物的正常硒含量很小,约为0.05~1.5μg.g-1。如海洋植物含硒约0.8μg.g-1,陆地植物含硒0.2μg.g-1[8]。维管束植物中,木质裸子植物含硒0.026μg.g-1,木质种子植物含硒0.029μg.g-1,草本植物0.001~0.5μg.g-1,甘蓝0.13μg.g-1。而富硒植物含硒则可达几千μg.g-1。根据不同植物积累硒的能力不同,可把植物分为聚硒植物、非聚硒植物和富硫并高硒的植物3种。聚硒植物可作为硒指示植物,按其富集硒的能力区分为原生硒积聚植物,如黄芪属(Astragalus)植物,硒含量为1000~10000μg.g-1;次生硒积聚植物,如紫箢属(Aster),硒含量很少超过几百μg.g-1。而非聚硒植物对硒的蓄积在很大程度上和植物生长周期的长短有关。绝大部分生长周期较短的蔬菜、粮食作物、草类和水果对硒的富集作用很弱,含量在0.03μg.g-1以下。农作物中积累硒的能力由强及弱依次为十字花科、黑麦类、豆类、谷类。在谷类作物中,小麦对硒的积聚最多。一般植物叶片的硒含量从大到小为乔木、灌木、草本及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9]。   植物对硒的蓄积程度和植物的成熟程度有关,硒含量往往随谷物的成熟而降低。一般农作物不同部分硒含量分布的规律由多到少为根、茎叶、果实。李书鼎和张少兰[10]用75Se标记方法在大田实验中证明,75Se在小麦各器官中的分布由多到少为籽实、叶片、根、颖壳、叶鞘、茎叶。水稻幼苗根吸收的75Se在顶叶分布较多,以下各叶依次减少,但根内积累较多。施和平等[11]通过对番茄施硒发现开花结实期植株各部位的硒积累由强及弱为根、果实、花、茎、叶。   植物吸收的硒来源于土壤和大气,土壤中硒是植物硒的主要来源。植物对土壤中硒的吸收与植物种类、土壤硒含量、土壤质地、pH值、土壤氧化还原电位、土壤水份含量、盐度等因素有关[12]。Johnsson[12]发现硒吸收随粘土含量增加而下降,硒吸收在沙质中最高。Haygarth等[13]发现土壤pH为6.0时,草类叶从土壤中吸收47%Se;而pH为7.0时,从土壤中吸收70%Se。Tomokazu和Yoshiyuki[14]研究发现,硒在植物中的含量随土壤灌溉水的pH值的减小而减少。Deborn等观察到小麦、胡萝卜、马铃薯中的硒含量随土壤pH值的降低而下降。   不同形式的硒化合物,如硒酸盐、亚硒酸盐为植物根部不同的活性位点所吸收,根系吸收运转Se6+和Se4+的机理不同。Se4+为被动吸收,不需要能量,其吸收速度和积累率小于主动吸收。在转运过程中,Se4+先转化为Se6+及有机硒化合物,小部分运转到地上部枝叶中去,大部分运转到根部[15]。这个

文档评论(0)

67620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