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科技创新论文-农药植物博落回根、茎中生物碱对蝗虫的杀灭效果研究.doc

科技创新论文-农药植物博落回根、茎中生物碱对蝗虫的杀灭效果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科技创新论文-农药植物博落回根、茎中生物碱对蝗虫的杀灭效果研究

科技创新论文 题 目:摘要 2 关键词 2 引言 3 2.实验材料与方法 4 2.1材料 4 2.1.1实验材料 4 2.1.2实验仪器 4 2.1.3实验试剂 4 2.2实验方法 4 2.2.1材料处理 4 2.2.2 试剂的配制 5 2.2.3实验流程 5 3.实验结果与分析 5 3.1实验结果 6 3.2结果分析 7 4.参考文献 7 农药植物博落回根、茎中生物碱对蝗虫的杀灭效果研究 摘要:为了能使农药植物博落回在农业生产中发挥更大的效用,本实验采用分离纯化法对博落回根和茎中生物碱进行提取,以探明博落回根和茎中生物碱杀灭蝗虫的最适浓度。提取5份等量的博落回根、茎粉末,用水稀释成不同浓度,每天用2L气压喷雾器喷生物碱溶液一次,连续3天。重复试验,记录每平方米内虫口减退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博落回根和茎中生物碱杀灭蝗虫的效果无明显差别,且最适浓度在189.9g/mL左右。 关键词: 博落回 生物碱 蝗虫 杀灭效果 Abstract: To make the pesticide plant Macleaya cordrata play a great role in agricuitural production, alkaloids were extrated from the root and stem of Macleaya cordata respetively, aiming to acquire the most proper concentration as pesticide plant. Five powder samples with equal amount derived from root and stem seperately were diluted according to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into water. The alkaloid solution was utilized once a day using pressure spray marked as “2L” for three days. The response of locusts to the alkaloids in the certain obeservation area was recorded after repeated tests. It reveals that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the killing effects to locusts between the samples from root and stem. Moreover, the optimal concentration of alkaloid solution is about 189.9g/ml. Keywords: Macleaya cordata alkaloid locusts kill effect 引言 蝗虫是我国分布十分广泛的害虫。通常,对蝗虫的防治要点是加强田间管理和施用化学农药等措施。但是,化学杀虫剂污染环境,对人畜有危害;农药的应用引起蝗虫的抗药性,使其效能降低;生产的成本增加。以上诸多原因迫使人们寻找低毒、高效的生物防治方法。到现在为止,未见利用农药植物博落回根、茎生物碱防治蝗虫的报道。本项目通过提取药用植物博落回根和茎中的生物碱,加上表面活性剂,制备成博落回生物碱溶液;应用博落回生物碱溶液进行杀灭蝗虫成虫的探索性试验,为生物防治蝗虫成虫。 博落回Macleaya cordata( Willd) R. Br 为罂粟科植物, 别名: 号筒杆、山号筒。多年生草本, 种子4~6粒。花期6~7月, 果期8~11月。生于山坡、路边及沟边。分布长江流域中、下游各省。博落回根茎、叶、果均含多种生物碱, 4~6月采收的长10cm以内的嫩茎叶, 总生物碱1%, 其中血根碱0. 61%, 白屈莱红碱0. 39%。9~11月采收的果实, 总生物碱1. 7%左右。全草、果实含博落回碱,还含原阿片碱、一别隐品碱、氧化血根碱等多种生物碱。博落回性味辛、苦、温、有毒。具有解毒、消肿、杀虫的作用[1]。 博落回杀虫有效成分为生物碱,利用现代生物技术从野生植物博落回中提取生物总碱,生产高效,安全经济的生物农药[2]。该产品杀虫,杀菌,兼治地下害虫和越冬虫卵。广泛用于蔬菜,水果,棉花,茶,桑和粮食作物的病虫防治。从大量的中草药植物资源中筛选出新型生物农药也是我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