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ch15 信用创造与货币政策
學習目標 知道商業銀行的貨幣創造過程 知道貨幣供給、準備貨幣與貨幣乘數之關係 知道台灣地區如何衡量貨幣供給量 瞭解影響貨幣需求的因素 學習目標 瞭解均衡利率如何決定 瞭解中央銀行的職能 瞭解中央銀行如何運用貨幣政策工具 15.1 貨幣創造 法定準備與超額準備 存款準備率(required reserve ratio) 又稱法定存款準備率,中央銀行要求商業銀行所持有的準備金至少須達到其存款金額的某固定比率 15.1 貨幣創造 法定準備(required reserves) 又稱應提準備,商業銀行按照存款準備率所持有的準備金 超額準備(excess reserves) 商業銀行實際所持有的準備金超出法定準備的部分 15.1 貨幣創造 超額準備 = 實際準備 - 法定準備 金融機構必須保持足夠準備金的理由 必須滿足中央銀行規定的準備 為了應付平時交易之需 15.1 貨幣創造 金融機構籌得準備金的途徑 向金融業拆款市場拆借 融資的代價稱為拆款利率,拆款利率是由金融業拆款市場的供需所決定 15.1 貨幣創造 金融機構籌得準備金的途徑 向準備金市場借款 準備金市場中金融機構是準備金的需求者,中央銀行則是準備金的供給者 15.1 貨幣創造 拆款利率上升時,拆款的成本會提高,法定準備的需求會隨之降低,持有超額準備的機會成本也隨之提高,因此對準備金的需求降低;反之,對準備金的需求則增加 準備金需求與拆款利率之間呈負向關係 15.1 貨幣創造 準備金需求曲線的移動 15.1 貨幣創造 準備金的供給 就金融業拆款市場而言,擁有超額準備部位之金融機構扮演的是供給者的角色,拆款利率與準備金的供給呈同向變動的關係 15.1 貨幣創造 準備金的供給 就準備金市場而言,中央銀行為準備金供給者,此時準備金的供給可分為借入準備(borrowed reserves, BR)與非借入準備(non-borrowed reserves, NBR)兩種 15.1 貨幣創造 借入準備 是金融機構經由貼現窗口向中央銀行所借,中央銀行收取的價格是重貼現率,重貼現率是由中央銀行規定 借入準備的供給與拆款利率呈同向變動關係 15.1 貨幣創造 非借入準備 幾乎全是由中央銀行在控制,缺乏利率彈性。中央銀行可經由公開市場操作,藉著買賣政府債券來改變金融機構的準備部位,以改變拆款利率水準 15.1 貨幣創造 中央銀行增加準備金供給的效果 15.1 貨幣創造 準備金市場的供給與需求曲線 15.1 貨幣創造 當拆款利率高於重貼現率時 借入準備的供給與拆款利率呈同向變動 當拆款利率高於重貼現率時 呈垂直於橫軸的直線;非借入準備的供給則不受此兩利率之影響,它取決於中央銀行的態度 15.1 貨幣創造 單一銀行的信用創造過程 若中央銀行經由公開市場操作,買進台一銀行所持有的2,000元政府債券 15.1 貨幣創造 單一銀行的信用創造過程 在放款2,000元後,借款者以活期存款方式存入台一銀行 15.1 貨幣創造 單一銀行的信用創造過程 假設法定存款準備率為10%,台一銀行有1,800元的超額準備 15.1 貨幣創造 單一銀行的信用創造過程 台一銀行進行第二階段的信用擴張 15.1 貨幣創造 銀行將超額準備全部放款,直到超額準備為零,每一階段的放款或活期存款的增加額都等於前一階段的超額準備 原始存款 社會大眾以現金或支票存入銀行的存款 引申存款 銀行經由放款而創造引申出來的活期存款 15.1 貨幣創造 新創造的活期存款ΔD ΔR 表示新增加的準備金,rD 代表法定存款準備率 1/ rD 為貨幣創造乘數(money creation multiplier) 15.1 貨幣創造 若銀行新增加之準備金是來自於社會大眾的存款 則超額準備為ΔR X (1- rD) ,貨幣創造乘數為[(1- rD)/ rD] rD當愈大,此一乘數愈小;反之, rD愈小,此一乘數則愈大 15.1 貨幣創造 銀行體系的信用創造過程 每一家銀行的個別放款行為就如同獨占銀行的每一階段放款一樣,整個銀行體系最後能夠創造出來的貨幣仍是與一家獨占銀行相同 15.2 準備貨幣、貨幣乘數與貨幣供給 現代經濟體系中,貨幣或稱為通貨,經濟學家通常將通貨淨額C與活期存款D合稱為貨幣供給量M M = C +D 15.2 準備貨幣、貨幣乘數與貨幣供給 準備貨幣(reserve money) 又稱強力貨幣(high-powered money)或貨幣基數(monetary base) 準備貨幣 B = 通貨淨額 C + 銀行的準備金 R 銀行的準備金 = 銀行庫存現金 + 存放中央銀行的存款 15.2 準備貨幣、貨幣乘數與貨幣供給 貨幣乘數 m 代表貨幣供給量 M 與準備貨幣 B 之間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