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 植被.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三讲 植被

第三讲 历史时期森林植被变迁 第一节 历史时期的天然植被概况 主要研究成果: 陈峥荣辑录历代有关森林及民国时期林政资料,编成《历代森林史略及民国林政史料》,于1934年由中华农学会出版,建国以后,增添了34年以来的资料,形成了《中国林业史料》 上世纪五十年代: 文焕然、陈桥驿:《中国自然地理·历史自然地理》第三章; 史念海与曹尔琴、朱士光合著《黄土高原森林与草原的变迁》 王乃昂:《历史时期甘肃黄土高原的环境变迁》,《历史地理》第8辑; 陈加良等:《宁夏历史时期的森林及其迁》,《宁夏大学学报》87年1期。 文焕然:《历史时期新疆森林的分布及其特点》,《历史地理》第6辑、《历史时期“三北”防护林区的森林》,《河南大学学报》80年1期; 于希贤:《北京地区天然森林植被破坏过程及其后果》,《环境变迁研究》第1辑。 王九龄:《北京地区历史时期的森林》,《农业考古》,1983.2 陶炎:《东北林业发展史》吉林社会科学院,1987年。 冯季昌:《东北地区森林利用与变迁》,《东北历史地理研究》1996年。 陈桥驿:《历史上浙江省的山地垦殖与山林破坏》,《中国社会科学》,1983-4、《古代绍兴地区天然森林的破坏及其对农业的影响》,《地理学报》,1965-2。 林英等:《江西森林的历史变迁》,《江西大学学报》,1982.4 陈柏泉:《江西地区历史时期的森林》,《农业考古》,1985.2 林鸿荣:《历史时期四川森林的变迁》,《农业考古》1983.2 蓝勇:《明清时期的皇木采办》,《历史研究》,1994-6、《历史时期长江三峡地区森林植被分布的演变研究》,《历史地理》第16辑。 朱士光:《全新世中期中国天然植被分布概况》,《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88年-1。 翟旺:《山西森林与生态史》,中国林业出版,2009.10 一、森林地带 1.大兴安岭北段的寒温森林 《魏书》卷100,列传第八十八: 失韦国,……国土下湿。颇有粟麦及穄[糜子 ],唯食猪鱼,养牛马,俗又无羊。夏则城居,冬逐水草。亦多貂皮。丈夫索发。用角弓,其箭尤长。女妇束发,作叉手髻。男女悉衣白鹿皮襦裤。 2.小兴安岭和长白山的温带林 包括小兴安岭、长白山地和三江平原。根据吉林敦化全新世的沼泽孢粉分析,从全新世早期以来,即有森林和沼泽植被的分布。历史记载也能说明这一点: 《后汉书》卷八十五·东夷列传第七十五: 挹娄,古肃慎之国也。在夫余东北千余里,东滨大海,南与北沃沮接,不知其北所极。土地多山险。人形似夫余,而言语各异。有五谷、麻布,出赤玉、好貂。无君长,其邑落各有大人。处于山林之闲,土气极寒,常为穴居,以深为贵,大家至接九梯。好养豕,食其肉,衣其皮。冬以豕膏涂身,厚数分,以御风寒。夏则裸袒,以尺布蔽其前后。其人臭秽不絜,作厕于中,圜之而居。自汉兴已后,臣属夫余。种众虽少,而多勇力,处山险,又善射,发能入人目。弓长四尺,力如弩。矢用楛,长一尺八寸,青石为镞,镞皆施毒,中人即死。便乘船,好寇盗,邻国畏患,而卒不能服。东夷夫余饮食类(此)皆用俎豆,唯挹娄独无,法俗最无纲纪者也。 《晋书》卷九十七·列传第六十七·四夷 肃慎氏一名挹娄,在不咸山北,去夫余可六十日行。东滨大海,西接寇漫汗国,北极弱水。其土界广袤数千里,居深山穷谷,其路险阻,车马不通。夏则巢居,冬则穴处。 无牛羊,多畜猪,食其肉,衣其皮,绩毛以为布。有树名雒常,若中国有圣帝代立,则其木生皮可衣。 土无盐铁,烧木作灰,灌取汁而食之。 交木作小椁,杀猪积其上,以为死者之粮。 嘉庆《大清一统志》、何秋涛《朔方备乘》等文献: 将这里的密林称之为“窝集”和“树海”,其中有名可考的达数十个,较大的长达数十里。 3.华北的暖温带林 包括辽东山地丘陵、辽河下游平原、冀北山地、黄土高原东南部、豫中和豫西山地丘陵、华北平原、渭河平原及山东丘陵等地。 北京西郊肖家河和三河县5000年以来泥炭沼的孢粉分析,发现有阔叶和松属树种花粉的大量出现,证明在全新世时这里的天然植被兼有森林、草原以及湿生的沼泽植被。 大汶口和龙山等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出土有木构房屋和木炭等。殷墟出土的包括大象在内的大量多种野生动物骨骼 4、华中、西南的亚热带林 包括秦岭、大巴山、桐柏山、大别山、霍山、四川盆地、贵州高原、江南山地丘陵、浙闽山地丘陵、南岭山地、两广山地丘陵北部、长江中下游平源(以上概括为华中)以及云南高原的北部、中部和青藏高原东南部(以上概括为西南)等地,是我国古代森林面积最大的一区。 (1)长江中下游平原 根据在江西、安徽等地长江水下古木的古土样的孢粉分析,分别反映上述地区八千年前和五千年前有亚热带森林和沼泽植被的分布。此外在新石器文化遗址如良渚文化等,都可证明这个地区古代森林、竹林和沼泽植被的广泛分布。 (2)秦岭山地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