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九章慢性疲劳症候群 - 张朝凯医师
健康心理學 第9章 慢性疲勞症候群 張朝凱 2007/01/07 慢性疲勞症候群 過勞死:長期慢性疲勞導致的猝死。 多為年輕力壯的中年人。 因為工作時間過長、勞動強度加重、心理壓力過大,導致精疲力竭,甚至引起他們潛藏的疾病急速惡化,繼而喪命。 患者大都有身體脆弱因素或疾病存在,因為當事人不自知或不以為意,任由身體耗竭、積勞成疾導致病發死亡。 世界衛生組織於1988年正式定義為『慢性疲勞症候群(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雅痞感冒(Yuppie flu) 20歲~50歲。 同時擔負工作職業和家庭的責任。 就診時常以不明原因的持續性疲勞為其主要抱怨。 無法經由休息而恢復的疲勞、體力不濟、時好時壞的身心症狀,經由健康檢查,連醫師也找不出直接致病因素的存在。 第一節 慢性疲勞症候群的特性 一、流行病學 臨床上以『疲勞』為主訴的人口群約佔25%,其中疲勞症狀持續6個月以上者亦在2~4%之間,而符合『慢性疲勞症候群』的診斷定義者約佔0.2%左右。 符合診斷準則的慢性疲勞症候群(症狀超過6個月以上)約有52%女性,29%男性,女性為男性的兩倍,24%的人會經歷持續一年以上的慢性疲勞。 第一節 慢性疲勞症候群的特性 一、流行病學 發病年齡範圍大多在20~40歲。 罹患慢性疲勞症候群與長期工作緊張、競爭壓力大、生活事件影響以及長時間處於疲勞狀態有關。 中等收入人員、低收入者的罹患率較高。 特殊族群如:電腦軟體設計人員、醫護人員、長期生活不規律者亦容易罹患『慢性疲勞症候群』。 自我評量1 第一節 慢性疲勞症候群的特性 二、診斷與臨床特徵 慢性疲勞症候群沒有清楚之病因特徵,在診斷上是顯得格外困難。 臨床工作者要將所有可能的症狀或病徵加以記述描繪,尤其患者的主訴通常都是一些常見的症狀(表9-1),再配合個案史所呈現的資料,並要排除這些症狀是否是其他疾病的症狀,包括新陳代謝、神經生理疾病或其他精神疾病。 自我評量1 第一節 慢性疲勞症候群的特性 三、鑑別診斷 先收集個人疾病史、生活狀況及疲勞症狀。 透過生理檢查與心理檢查指標確認,個案出現的問題並非生理與心理疾病生病後產生的疲勞問題(包括參考實驗室檢驗資料),在個案達到慢性疲勞症候群出現之診斷標準後,才確認個案有此方面的問題。 慢性疲勞症候群衡鑑流程(1) 慢性疲勞症候群衡鑑流程(2) 慢性疲勞症候群衡鑑流程(3) 慢性疲勞症候群衡鑑流程(4) 第二節 慢性疲勞的原因 一、病因與慢性化:許多研究者主張憂鬱症和慢性疲勞症候群兩者間應有關連。由於憂鬱症的身體症狀主要就是容易疲倦,所以憂鬱症和慢性疲勞症候群的鑑別與關係之探討就非常重要,大致可以分為下列三種論點: (一)憂鬱症和慢性疲勞症候群同樣是病毒感染的結果 以目前對憂鬱症的瞭解,這是一項荒謬的假設。 自我評量3 第二節 慢性疲勞的原因 (二)慢性疲勞症候群就是憂鬱症 Straus(1988),慢性疲勞發展出憂鬱症狀的傾向是正常人的兩倍。 David等(1991),評估慢性疲勞症候群與憂鬱症或其他精神疾病共病的盛行率,發現有50%的人同時遭受憂鬱症狀之苦,25%的人有焦慮症、體化症或恐懼症等精神疾病。 Bell(1991),60%的慢性疲勞症候群患者有憂鬱症狀。 許多慢性疲勞患者都有人際關係問題、工作困難以及感到社會疏離,慢慢地會發展出罪惡感和低自尊,而慢性疲勞患者的死因之一通常是自殺,因此精神科醫師都會診斷為憂鬱症。 自我評量3 第二節 慢性疲勞的原因 (三)慢性疲勞症候群的憂鬱症狀是屬於次發性的 伴隨慢性疲勞症候群的憂鬱症狀,只是因為陷入疲勞的痛苦狀況中,所呈現出來的心理結果,一種反應性的憂鬱,隨者疲勞的消除,憂鬱症狀就會消失。 抗憂鬱劑僅能改善憂鬱症狀,卻無法改善疲勞症狀。 真正的憂鬱症缺乏自信,充滿無能感、絕望感,給予自己負向的評價;慢性疲勞症候群患者認為『只要疲勞消除了,什麼事都可以做』『我只是太累了,休息夠了就可以』,具有較正向的自我評價。 自我評量3 第二節 慢性疲勞的原因 二、整合性病因模式及因應的概念 因為慢性疲勞症候群無法以單一因素解釋其病理因素,所以研究者努力提出 整合性因果模式,包括個人心理面(如:行為、信念和主觀壓力)、生理面(如: 病毒戚染、免疫系統)、社會面(如:職業、人際關係〉等三方面功能的影響。 因此,整合論點強調免疫功能失調、感染的生理脆弱性或兩者皆有,加上剛好面臨了壓力情境,便容易導致個體發展出慢性疲勞症候群。 自我評量2 第二節 慢性疲勞的原因 多數整合性取向的研究,都將焦點放在增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