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基因治疗研究进展与展望_李晶.pdfVIP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基因治疗研究进展与展望_李晶.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基因治疗研究进展与展望_李晶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4年7月第29卷第7期 ·555· 综 述 文章编号:1005-2224(2014)07-0555-04 DOI:10.7504/ek2014070618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基因治疗研究进展与展望 李 晶 综述,毛 萌 审校 中图分类号:R72 文献标志码:A 关键词: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基因治疗;腺相关病毒;反义治疗;基因置换 Keywords :progressivemusculardystrophy;genetherapy;AAV;antisensetherapy;genereplacement 体学和肌肉生理学等学科在肌营养不良方面的研 1 概述 究取得进展,已有针对该病的药理学或基因治疗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progressivemusculardys- 学研究开展。基因治疗是指植入目标细胞的治疗 trophy,PMD)指的是一组异质性肌肉退化的遗传 用核酸(DNA、RNA、寡核苷酸)引入,以便修改和 性疾病。横纹肌组织占体重的35%,目前发现有 改进这些细胞的生理功能。 80多个与横纹肌相关的单基因遗传病。在欧洲, 本综述对目前正在进行的主要基因治疗方法 被肌营养不良 (包括严重甚至致命的遗传性肌肉 做概要小结,这些疗法绝大多数是针对某一特定 萎缩疾病)困扰着的人群超过200万例。该病可累 型别的进行性肌营养不良,但也可应用到该病的 及骨骼肌和心肌,从而导致进行性加重的肢体运 任一型别。 动障碍及呼吸衰竭、心脏功能障碍。最常见的肌 2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的受累基因 营养不良是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DMD),是由 抗肌萎缩蛋白(dystrophin)基因突变引起,其发病 DMD和Becker型肌营养不良(BMD)均是由于 率在活产男婴中为1/3500。其他肌营养不良包括 编码抗肌萎缩蛋白的基因突变所致。抗肌萎缩蛋 肢带型肌营养不良(LGMD)、先天性肌营养不良 白是抗肌萎缩-糖蛋白复合物所必需的组件,其在 (CMD)、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FSHD)、强直性肌 细胞骨架和细胞外基质之间提供一种机械强度很 营养不良(DM1、DM2)、眼咽型肌营养不良(OP- 高的连接。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肢带型肌营养不 MD)、远端型肌营养不良(DD)和Emery-Dreifuss 良(LGMD)相关基因数量至少达14种,同时表型谱 [3] 肌营养不良(EDMD)。与肌营养不良相关的基因 还在扩大 。这些基因的等位基因突变可导致各 在体内起着编码蛋白质细胞膜、细胞外基质、肌 种临床情况,包括从严重的与先天性发病相关的 [1-2] 脑结构畸形(Walker-Warburg综合征、肌-眼-脑 节、Z带,以及作为横纹肌细胞核成分的作用 。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研究出任何针对肌营养 病、福山型肌营养不良、CMD 1D型)到一个相对温 不良的根治疗法。常规的治疗方法仅限于支持治 和的先天性无大脑变异参与(CMD 1C型)和起病 疗,包括手术治疗、皮质类固醇激素的使用、拮抗 于儿童期或成人期的变异的LGMD2型(LGMD2I、 心肌病的药物、呼吸机辅助治疗以及物理治疗。 LGMD2L、LGMD2N)均可出现。 这些治疗虽可部分缓解症状和体征,但并不针对 3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的基因突变形式 疾病的发病机制直接发挥作用,也不能改变疾病 的临床表型。目前,随着遗传学、分子生物学、载 DMD的基因突变包括基因缺失、重排及点突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儿科,四川 成都 610041 变。阅读框假说认为,如果缺失后的分子重排产 电子信箱:lj991210

文档评论(0)

shaofang0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