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子设施模型.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茄子设施模型

Company name Company slogan here Company name Company slogan here WWW.COMPANYSITE.COM | INFO@COMPANYSITE.COM | +12 34 567 890 | LONG STREET 12345, CITY, COUNTRY Company name Company slogan here Company name Company slogan here WWW.COMPANYSITE.COM | INFO@COMPANYSITE.COM | +12 34 567 890 | LONG STREET 12345, CITY, COUNTRY 茄子设施高效栽培模式 茄子模型 茄子(Solanum melongena L.),别名昆仑瓜、落苏、矮瓜,茄科茄属的一年生草本植物,以食用嫩果为主。它不仅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还含有特殊的苦味物质—茄碱苷,因此有一定的医疗作用。经常食用可以降低胆固醇、防止动脉硬化和心血管疾病,还能增强肝脏生理功能,预防肝脏多种疾病,是一种良好的保健蔬菜。 茄子起源于亚洲东南的印度、缅甸及其临近热带地区,古印度为最早的驯化地。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60、70年代,由小拱棚短期覆盖进入大棚覆盖;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在日光温室生产取得成功,基本实现周年供应。目前已成为我国设施栽培面积最大、种植最广泛的主要蔬菜之一。 * 茄子简介 温度:茄子喜高温,种子发芽适温为25~30℃,幼苗期发育适温白天为25~30℃,夜间15~20 ℃,15℃以下生长缓慢,并引起落花。低于10℃时新陈代谢失调。 光照:茄子对光照时间强度要求都较高。在日照长、强度高的条件下,茄子生育旺盛,花芽质量好,果实产量高,着色佳。 水分:门茄形成以前需水量少,茄子迅速生长以后需要水多一些,对茄收获前后需水量最大,要充分满足水分需要。茄子喜水又怕水,土壤潮湿通气不良时,易引起沤根,空气湿度大容易发生病害。 土壤和矿质营养:适于在富含有机质、保水保肥能力强的土壤中栽培。茄子对氮肥的要求较高,缺氮时延迟花芽分化,花数明显减少,尤其在开花盛期,如果氮不足,短柱花变多,植株发育也不好。在氮肥水平低的条件下,磷肥效果不太显著,后期对钾的吸收急剧增加。 * 环境要求 * 设施茄子种植时,需要选用耐低温弱光、果型正、抗病性强、优质、高产、耐贮运、商品性好、 适合各地市场需求的品种, 可根据消费选择栽培圆形茄、长茄等。 品种选择 * 茬口安排 * 种子处理 育苗 播种前用50~55℃热水烫种15分钟,并不断搅动种子使其受热均匀,待水温降至25~30℃时浸种8-12小时。捞出后洗掉种子上的粘液,然后放到25-30℃温度条件下进行催芽5-7天。催芽期间,每天需用温水投洗,以便提高发芽率,等种子露白时,即可播种。  设施棚室播种茄子时,可以用穴盘和营养钵两种方法播种。营养钵被广泛应用到茄果类育苗上,既可有效地保护根系,又便于操作、管理、运输。 茄子育苗用直径8-10厘米的营养钵较为合适。装好基质后,让营养钵按顺序排好,浇足底水,掌握宁大勿小的原则,因为在出苗过程中再补水的话,容易引起土壤板结,土温下降,从而造成出苗困难。浇完水等水渗透后,即可播种。 * 播种 播种最好选在晴天,尤其是在冬季气温低的天气,抢中午,抢覆盖,否则容易造成出苗不好。 播完以后,在钵的顶部盖上1-2厘米左右的蛭石,防止晒芽。盖土要均匀,不可太薄,也不可太厚。低温天气播种后需要即盖上塑料薄膜或搭小拱棚,以利于尽快出苗。 * 苗期管理 播种后保持白天温度在25~30℃、夜间在15~20℃,地温在20℃以上,来促进出苗。 当出苗率达到80%时开始降温,白天温度保持在18~22℃、夜间在12~13℃,而后需要适当提温,保持白天温度在25℃左右、夜间在14~16℃; 定植前10天需要进行低温炼苗,保持白天温度在20℃左右、而夜间温度需要由15℃逐步降到10~12℃,从而为定植打下良好基础。 * 定植 在定植前30~35天需要进行整地,结合深耕,施足底肥。耕地深度一般在在30~40厘米左右,一般用腐熟农家肥做底肥,通常每亩用量在1500~2000千克,在底肥基础上加施过磷酸钙20千克左右。 将地耕翻整平后,做成宽1.2米的畦或宽0.6米的垄,为了能增温保湿,通常做畦后要覆盖地膜。。 定植的密度一般是:行距50~60厘米,株距35~40厘米。采用嫁接技术的株行距要加大,应在行距在65厘米左右,株距在45~50厘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