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刺法灸法学重点(大神总结)
刺法灸法重点整理
刺法、灸法、灌法的起源、形成和发展(略)
古代的九针名称、应用及治疗作用。
名称 应用 治疗作用 第一鑱针 浅刺皮肤 泻阳分邪气、泄热 第二圆针 按摩分肉之间 治分肉之间的病症 第三鍉针 按压经脉外部(按脉勿陷)而令邪出 治虚弱者 第四锋针 刺出血(即三棱针) 治痈热、痼疾 第五铍针 切开排脓 治痈肿已成脓者 第六圆利针 锐利粗针,用于速刺 治暴痹急性病症 第七毫针 应用广泛,用治寒热痛痹 扶正驱邪,治疗常见病症 第八长针 用于肌肉肥厚处 治深邪远痹 第九大针 用于针刺放水 治关节积液
局部多针刺法
傍针刺法:在病变局部腧穴上,先直刺一针,再在其旁边斜刺一针为傍针刺法。
适用于压痛明显、固定不移、久治不愈的痹症和疼痛,如头痛、关节痛、肌纤
维组织炎、腰背痛、足跟痛、腰椎增生症等。(所谓治留痹久居)
齐刺法:在病变局部中心直刺一针,左右(或上下)各斜刺一针的针刺方法。
主要用于治疗寒湿久居、痛点固定、压痛明显、范围较小,而又缠绵不愈的痹
症和疼痛。(所谓治寒气小深、痹气小深者)
扬刺法:是在病变局部(如疼痛处)中心直刺一针,再在其上下左右各刺一针的针刺方法。
适用于寒邪凝滞、经络气血闭阻所致的疼痛、麻木、局部肿胀,而病变范围较大、
病位浅表者。适用于风湿痛、皮神经炎、软组织损伤等。(所谓治寒气大博)
围刺: 是多针向病变中心刺入,似围剿敌寇之状的针刺方法。
临床用于局限性肿块、结节、麻木、疼痛。
病位深浅刺法(刺皮、刺肉)
毛刺、直针刺和半刺——刺皮之法
分刺、合谷刺及浮刺——刺肉之法
恢刺和关刺——刺筋之法
短刺和输刺——刺骨之法
直针刺法:先夹持捏起穴位两旁皮肤,使其隆起,然后持针沿皮刺入,在皮下组织内深入。
“直针刺者,引皮乃刺之,以治寒气之浅者也”
直刺法:将针体垂直刺入皮肤,针体与皮肤呈90°角。
眼部腧穴针刺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承泣、睛明、球后等眼部腧穴针刺时做到:
①进针前,嘱患者闭目,左手将眼球推开并固定,以充分暴露针刺部位。
②进针时,针沿眶骨边缘缓缓刺入o.3~0.7寸,最深不可超过1.5寸。
③进针后,一般不提插捻转。
④出针时,动作要轻缓,慢慢地出针。
⑤出针后,用消毒干棉球压迫针孔2~3分钟,防止出血。
针刺异常情况的处理(晕针、气胸)
晕针
现象:在针刺过程中,轻者感觉精神疲倦、头晕目眩,恶心呕吐;重者突然出现心慌气短,面色苍白,出冷汗,四肢厥冷,脉细弱而数或沉伏。甚而神智昏迷,卒然扑倒,唇甲青紫,大汗淋漓,二便失禁,脉细微欲绝。
原因:情绪紧张、素体虚弱、劳累过度、饥饿、大泻、大汗、大出血、体位不当等。
处理:立即停止针刺,或停止留针,退出全部已刺之针,扶病人平卧,头部放低,松解衣带,按急救穴位。病情缓解后仍需要适当休息。
预防(略)
针刺引起的创伤性气胸
定义:针刺引起的创伤性气胸是指针具穿刺了胸腔且伤及肺组织,气体积聚于胸腔,从而造成气胸出现呼吸困难等现象。
现象:患者突感胸闷、胸痛、气短、心悸,严重者呼吸困难、发绀、冷汗、烦躁、恐惧,到一定程度会发生血压下降、休克等危急现象。检查:患侧肋间隙变宽,胸廓饱满,叩诊鼓音,听诊肺呼吸音减弱或消失,气管可向健侧移位。如气串至皮下,患侧胸部、颈部可出现握雪音,X线胸部透视可见肺组织被压缩现象。
原因:主要是针刺胸部、背部和锁骨附近穴位过深,针具刺穿了胸腔且伤及肺组织,气体积聚于胸腔而造成气胸。
处理:一旦发生气胸,应立即出针,采取半卧位休息,要求患者心情平静,切勿恐惧而翻转体位。同时密切观察,对症处理。
预防:对于胸部、背部和缺盆部位的腧穴,最好平刺或斜刺,且不宜太深,一般避免直刺,不宜留针时间过长。
什么是得气
所谓得气,主要是指针刺过程中毫针与经气相得。具体地说,就是毫针进针后施以一定的行针手法,使针刺腧穴部位产生针刺的感应,这种针刺的感应就是得气。医者刺手下感到沉紧、滞涩或身体颤动等反应,患者针刺部位有酸麻重胀、热凉痒疼或传道或扩散等感觉。
热补法、凉泻法
热补法:①爪切进针 ②得气后左手加重 ③右手拇指向前捻按3~5次(针下沉紧,针尖拉着有感应的部位) ④重插轻提3~5次 ⑤向前捻按3~5次(针下继续沉紧) ⑥缓慢出针,急扪穴孔
凉泻法:①爪切进针 ②得气后左手减轻 ③右手拇指向前撵提3~5次,提退1分(针尖向着有感应的部位)④轻插重提3~5次 ⑤向后捻按3~5次(针尖拉着感应部位,针下松滑)⑥急速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