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计算机三维动画概论
计算机三维动画概论 计算机三维动画的发展 计算机三维动画的特点 计算机三维动画的制作 计算机三维动画的发展 1962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萨瑟兰德博士在他的论文里第一次提出了CG(Computer Graphics)理论。 1974年举办了首届SIGGRAPH(Special Interest Group for Computer GRAPHICS )年会。由美国ACM SIGGRAPH(美国计算机协会计算机图形专业组)组织的计算机图形专业年会。 期间人们不断试验,利用CGI(Computer Generated Image,计算机生成图像)技术制作一些视觉产物。这一系列的早期试验,为之后诞生的计算机三维动画奠定了理论基础,蓄积了技术储备。 计算机三维动画的发展 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期,由计算机制作的CG图像开始出现于好莱坞的电影中。标志着计算机图像应用开始进入电影行业。 系统仿真公司(System Simulation, Ltd)为《异形》( Alien )(1979年上映)制作CG画面。纯计算机动画开始使用在电影中。 工业光魔公司(Industrial Light Magic,简称ILM)的诞生极大推动了计算机三维动画以及电影特效行业的发展。这一切都要归功于乔治·卢卡斯(George Lucas)和他带领下的创制团队。 计算机三维动画的发展 工业光魔公司的创立 1975年《星球大战(Star War)》开拍。当时好莱坞电影特效制作的十分匮乏,相关资源奇缺。为了达到令人期待的视觉效果,卢卡斯整合资源,创立了专门从事电影特效创制的工业光魔公司。 为了《星球大战》,卢卡斯和他的团队使用了一系列独创性的制作手法和技术,并计算机引入制作环节中。 在之后的众多好莱坞电影中的视觉特效都来出自于卢卡斯的工业光魔公司。工业光魔公司时常为了达到某种视觉效果,会独自开发一套计算机视觉解决方案。而这一方案时常会对这个特效制作行业和计算机图形图学研究领域产生里程碑式的推动作用。将计算机图形图像学的最新研究成果转化运用于电影制作。同时在开发过程中,工业光魔的创造性发明也会反作用于图形图像学,从而促进研究工作的发展。这种产学相结合,相互促进的模式十分值得称道。同时这种模式也已成为当今计算机三维动画,计算机视觉特效行业研究开发和制作运行的通用模式。 计算机三维动画的发展 进入20世纪80年代,逐步提高的计算机硬件性能赋予了计算机程序人员开发具有较好交互功能的新型CG制作软件的自由度。许多新型图像算法的引入,让计算机三维动画的运用空间逐渐扩大。 分型算法(Fractal)数学公式已经开始用于制作模拟逼真的地形地貌。 光线跟踪(Ray Tracing)技术被用于模拟真实环境中的光线和照明。 计算机三维动画的发展 1982年迪斯尼公司发行的《电脑争霸( Tron )》一片中出现了时长30分钟的计算机三维动画。一段未来摩托车追逐竞驶的片段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85年,计算机三维动画技术发展有出现了革命性的一幕。第一次出现了CGI电影角色,标志着业界的一次重大飞跃。《青年福尔摩斯(Young Sherlock Holmes)》一片中一扇彩色玻璃窗突然获得人性活了过来,与一位真实的牧师进行对话。而这短短的30秒CG镜头,卢卡斯的ILM公司竟花费了6个月才制作完成。可见其极高的制作难度。 计算机三维动画的发展 卢卡斯与拉萨特的分歧 1986年,ILM公司下属的CG部门被乔治·乔布斯收购,大部分成员离开ILM,成立了能够独立制片的Pixar工作室。潜心制作纯三维动画影片。 卢卡斯更倾向于创作真实的特效电影,计算机图像技术作为电影视觉效果的有益补充。 拉塞特等人更倾向于创作纯三维动画。将现有的CG技术进行改进,把它作为一种讲述故事的手段。 从此两股人分道扬镳,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惊人的成就。这一事件也从另一个角度改变了动画电影的格局。 计算机三维动画的发展 1988年,成立不久的Pixar工作室就拿出了自己的成绩单。《锡玩具(Tin Toy)》该片赢得了当年的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第三届洛杉矶国际动画节一等奖以及美国电影协会蓝带奖。这是第一部获得奥斯卡奖的动画短片,也是之后轰动全球的《玩具总动员》的创意来源 。 计算机三维动画的发展 从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计算机三维动画以及电影电脑特效技术发展加快。可以说许多具有革命性的运用诞生于此时。 计算机三维动画的发展 1989年詹姆斯·卡梅隆(James Cameron)委托ILM公司为他的影片《深渊(The Abyss)》制作一只能模仿片中演员面部表情和动作的蛇形水怪。当然这个角色是虚拟的,全CGI图像。最终ILM公司制作出了让全世界的折服的惊人视觉效果。没有CG,这一惊人效果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