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住宅产业化对比分析要领.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36卷第30期 山 西 建 筑 Vd.36No.30 2010年l0月 Oct.2010 SHANXlARaHlTEC兀爪E ·255· 文章编号:1009—6825(2010}30-0255—03 中日住宅产业化对比分析 马强 刘登 王瑞敏 摘要:从可持续发展理论出发,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通过我国与日本住宅产业化现状对比,找出了影响我国住宅产业 化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建议,以期满足人们的住房需求。 关键词:住宅产业化,对比分析,对策 中图分类号:F407.9 文献标识码:A 1概述 日本的住宅产业化始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当时日本大中 住宅产业化主要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起来的,一方面 城市住宅需求急剧增加,而建筑业又明显存在技术人员和操作人 住宅需求巨大,劳动力短缺,落后的建筑业不能适应大规模建设 员不足的问题。因此为了减少现场工作量和工作人员,缩短工 的要求;另一方面,20世纪50年代后各国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技期,对住宅实行部品化、批量化生产,从而使现场施工操作简单 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为住宅产业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在发展住 化,提高质量和效率。70年代是日本住宅产业的成熟期,兴起一 宅产业化的过程中,各国按照各自的特点,选择了不同的道路和 股住宅产业化热潮,大企业联合组建集团进入住宅产业,在技术 方式。欧洲许多国家采取预制装配式建造了大量的住宅,并形成 上产生了盒子住宅、单元住宅等多种工业化住宅形式,并且为了 了一批完整的住宅建筑体系。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国家为日本(相 保证工业化住宅的质量与功能,设立了工业化住宅质量管理优良 对人口而言,资源短缺性、气候与地理环境更为相似,住房情结与 工厂认定制度。80年代中期为了提高工业化住宅体系的质量和 人文习俗也颇相近),所以本文选择日本与中国的产业化现状进 功能,设立了工业化住宅性能认定制度,采用工业化、产业化方式 行对比分析。 生产的住宅占竣工住宅总数的15%~20%,住宅的质量和性能明 2中国和日本住宅产业化现状 显提高。到90年代采用工业化、产业化方式生产的住宅占竣工 住宅总数的25%~28%。2000年以后,日本开始注重长寿命产业 2.1 日本住宅产业化现状 土地征占补偿款专户管理的同时,还要加大使用分配力度,确保 达3万余平方米,补偿额约为2500万元。先后完成了九龙大街、 补偿款按规定发放到农民手中外,并要求民政局、人社局、市国土 汾滨街、延平街等市政骨干道路的房屋拆迁及建设任务,打造了 局、市住建局等职能部门在如何解决失地农民生活保障问题上下 城市“六纵八横”的基本框架,使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明显增强,城 功夫:组织力量调杏摸底,将失去土地没有就业岗位,生活困难的 市品位和档次明显提升,提高了城市的竞争力,同时政府责成相 群众尽快纳入城市低保范围,做到应保尽保;要求村里的公益岗 关部门对市区近期、中期建设的项目的建设范围进行确定,对于 位,就业岗位招聘人员时,优先照顾失地农民;制定优惠政策鼓励 项目建设涉及的房屋及附属性进行了控制性规划,避免了社会资 失地农民积极创业,妥善解决失地困难群众的生活问题;加强失 源的浪费;而广大拆迁户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首先拆迁房屋补 地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增强失地农民就业、创业能力。 偿资金,在签订协议后,马上发放到账户,宅基地划分,由项目建 最后由政府责成土地局,住建局等相关部门全力配合,统一 设领导组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并对相关配 规划,统一建设。只有不断的完善各项保障制度,增强服务意识, 套税用进行了减免,使拆迁户切实感到了政府的温暖。 才能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环境中,做到公正拆迁、和谐拆迁,才能 通过以上努力,使某市征用城中村土地进程中的房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0062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