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Underground expressway design 63 横断面设计.PPT

6 Underground expressway design 63 横断面设计.PPT

  1.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6 Underground expressway design 63 横断面设计

6.4 平面设计 1)盾构法隧道宜采用不设超高的大半径平曲线;如需设超高时,其超高值不宜大于4.0%。沉管隧道平面线形宜采用直线;隧道中心线与航道中心线斜交角度不宜过大。 2)地道洞口内外,按设计车速计算的3V行程长度范围内,平面线形应保持一致。 3)对长、特长、超长的道路隧道洞口外的中央分隔带应在合适位置设置开口。 4)盾构法平行隧道净距不宜小于1D,近工作井区段可逐步减小,但最小不宜小于0.6D。 交叉隧道最小净距不宜小于0.4D’(D’指交叉隧道中较大直径隧道的外径)。当受条件限制时,在采取可靠技术措施后,可适当减小。隧道与障碍物最小净距应视障碍物对变形的敏感程度而定。 6 Underground expressway design 6.5 纵断面设计 1)纵断面线形按“U”、“V”、“W”形考虑。盾构工作井处宜取较小的覆土厚度,但不宜小于0.65D(D为隧道外径),工作井之间隧道区段覆土厚度不宜小于0.85D,当技术上确有保证是,可适当减小。沉管法隧道江中段最小覆土厚度不宜小于通航船只锚击入土深度要求,连接井处覆土厚度应在纵坡设计许可的情况下取小值。 2)隧道最小纵坡不应小于0.3%、最大纵坡不应大于6.0%。当采用较大纵坡时,应对行车安全性、通风设备和运营费用、工程经济性等做充分的技术、经济综合论证。 3)隧道内纵坡的变换不宜过频。 4)隧道出入口接地点外的接线道路宜设置反向坡,形成“驼峰”。 6 Underground expressway design 6.6 地道环境 环境保护措施应包含以下内容: a.地道废气排放、控制; b.动力设备的减震、降噪; c.隧道敞开段的声学处理; d.隧道的生活污水、生产废水处理等。 地道路面宜采用低噪声路面,地道洞口宜采取降噪措施。 地道通风井位置应避让噪声敏感建筑,与噪声敏感建筑的防护距离不宜小于10m,且风口应背向噪声敏感建筑。 地道污染空气宜采用风井集中高空排放方式,并尽量降低洞口排放量。 地道主线洞口距环境敏感保护建筑的防护距离宜大于20m,地道集中排放风塔高度宜高于周围50m半径范围内最高建筑。 污染防治措施 6 Underground expressway design Questions? *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孙仁娟 2012.4.10 URBAN ROAD DESIGN Lecture 8- Design of Expressway-Ⅱ Contents 1. General planning and design 2. Cross-section design 3. Alignment and profile design 4. Entrance/Access Exit design 5. Viaduct design 6. Underground expressway design 4 Entrance/Access Exit design 4.1 General 快速路出入口在位置、间距及端部的几何设计上,应保证不让主线的直行交通受到干扰,并安全、迅速的实现分、合流交通。 根据城市快速路的性质,其出人口分为两类,一类是与立交匝道相接的出入口(A型),另一类是与辅路相接的出入口(B型)。 (1)出入口应设在主线车行道的右侧。 (2)出入口附近的平曲线、竖曲线应采用较大半径 (3)立体交叉区宜设单一出入口 (4)出口端部宜设置在跨线桥等构筑物之前 (5)出入口宜设在平缓路段,设置出入口处纵坡度不应大于2% (6)出入口应保证一定的通视区域 (7)出入口应采用缘石等设施与其他道路区别 (8)出入口形式应明确,其集合设计应能防止车辆逆行 入口处的通视路段 4 Entrance/Access Exit design 4.1 General 4.2 Minimum Distance 出入口最小间距(m) 4 Entrance/Access Exit design 4.3 变速车道、集散车道 变速车道 变速车道长度与出入口渐变率 坡道上变速车道长度的修正系数 4. Entrance/Access Exit design 4.3 变速车道、集散车道 集散车道 (1)当出入口端部间距不能满足本规程出入口间距要求时,应设置集散车道。 (2)集散车道的设计车速宜与匝道或辅路设计车速一致,集散车道应通过变速车道与直行车道相接。 (3)互通式立体交叉内的集散车道与直行车道应采用分隔设施或标线分隔。 4 Entrance/Access Exit design 4.4 辅助车道 1)当前一个互通式立体交叉的加速车道末端至下一个互通式立体交叉的减速车道起点距离小于500m时,必须设辅助车道将两者连接。当出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