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课件:专题十 文言文阅读.1 实词.ppt

2016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课件:专题十 文言文阅读.1 实词.ppt

  1. 1、本文档共14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6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课件:专题十 文言文阅读.1 实词

(2)成语联想法。 成语中保留了很多词语的古义,借助平时比较熟悉的成语中的有关词语的含义来推断,也不失为一种方法。如2013年广东卷“不痛绳之”一句中的“绳”,可以联想到成语“绳之以法”,解释为“处治,惩罚”。 6.通假代入法 通假是古汉语中特有的现象。有时对文言文中某个实词无法理解时,不妨从通假角度考虑,从声旁或形旁角度出发,以另一个可能与之相通的字代入试解,往往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通假字的特点基本上是“同音代替”,可分三种情况: (1)完全同音。如《愚公移山》“甚矣,汝之不惠”中“惠”通“慧”;《苏武传》“畔主背亲”中“畔”通“叛”。 (2)声母相同(双声通假)。如《苏武传》“空自苦亡人之地”中“亡”通“无”。 (3)韵母相同(叠韵通假)。如《马说》“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中“见”通“现”。 “同音代替”这个规律,又决定了通假字与形声字的声旁关系十分密切。一是形声字和它的声旁字可以互相替代,如《赤壁之战》“将军禽操,宜在今日”中“禽”通“擒”。二是同声旁的形声字可以互相替代,如《鸿门宴》“距关,毋内诸侯”中“距”通“拒”。我们弄清了通假的来龙去脉,便可以坦然地接受字音推断法了,即从音的假借上去探求,以声求义。这一方法可以让我们在“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时候,扫除古文阅读上的障碍。 课堂训练 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季秋之月,天地始肃 季:季节,季候 B.及繁霜夜零,旦起而视之 零:降落,落下 C.予世之介士也 介:独特,不合群 D.子胥不奔,则不能入郢 奔:逃亡,出走 (6)感情色彩变化 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曹刿论战》)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古义:黄河。今义:泛指河流。 ②古义:母亲的姐妹。今义:晚辈对任何女性长辈的亲切称呼。 ③古义:崤山以东。今义:山东省。 ④古义:因此创作。今义:因果连词,表原因。 ⑤古义:容颜、脸色。今义:色彩 ⑥古义:秋日的天空。今义:秋季 ⑦古义:跑。今义:行走。 ⑧古义:重金悬赏征求。今义:购买。 ⑨古义:表示与外界隔绝的地方。今义:表示没有出路的境地。 ⑩古义:遗憾。今义:仇恨、怀恨。  古义: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祭品,中性词。今义:指为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放弃或损害某些利益,褒义词。 考点三:通假字 通假的具体情况: (1)有本字而不用,借用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这个借用的字叫通假字。甲字叫本字,乙字就是甲字的通假字。 如“张良出,要项伯”(《鸿门宴》)“要”通“邀”;“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鸿门宴》)“蚤”通“早”(假借字)。 (2)一个汉字(古字)原有几个意义,后为区别,另造一个新字(今义)来表示其中的一个或几个意思。 如“莫”,古代就是黄昏的意思,后来用它作否定词,又另选一个“暮”字来表达黄昏的意思,这样“莫”“暮”就成了古今字。“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石钟山记》)。(古今字) (3)两个读音相同或相近,意义也相通的字,在古代可以写这个,也可以写那个。如“虽有槁暴,不复挺者”。(《劝学》)“有”通“又”。(通用字)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历史音变,有的通假字与本字现今已不同音了。如“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的“生”通“性”,其声母、韵母、声调现在都不相同了。 因为通假字和本字多没有意义上的必然联系,所以在阅读时如遇到按其本义、引申义、比喻义都解释不通的字时,就要考虑可能是通假字。 应用体验 3.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线词的意思。 (1)此小大之辩也。 (《逍遥游》) 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举酒属客。 (《赤壁赋》) 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或师焉,或不焉。 (《师说》) 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距关,毋内诸侯。 (《鸿门宴》) 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三餐而反。 (《逍遥游》) 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 (《兰亭集序》) 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