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花园庄东地卜辞所谓“丁”的一点看法.PDF

关于花园庄东地卜辞所谓“丁”的一点看法.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关于花园庄东地卜辞所谓“丁”的一点看法

20045 115 故宫博物院 院刊 年第 期总第 期 关于花园庄东地卜辞 所谓 “丁”的一点看法 李学勤 内容提要 陈剑 《花园庄东地甲骨卜辞的“丁”》论证殷墟花园庄东地卜辞中的 “丁”应指武丁。此所谓 “丁”字,实为 “璧”的象形初文,在子组与 《花东》卜 辞里读为 “辟”,义为君。依此释读,各辞均能通顺,与商末 卣铭文也相符合。 关键词 卜辞 花园庄东地 辟 [1] 陈剑先生《花园庄东地甲骨卜辞的“丁”》一文 讨论了这批卜辞的若干重要方 面。其中举出 《花东》237、275、449等辞辛未卜伐邵一事,可与历组卜辞联系,对 甲骨学研究中的历组卜辞、非王卜辞以及 《花东》卜辞的时代等等课题都很有关系。 这里只就陈文提出的卜辞中所谓 “丁”略谈一点自己的想法。 [2] 1958年,我在《非王卜辞》小文里 曾对子组卜辞的“丁”作过论述,当时的看法 是“丁”系一重要人物,“丁的身份与子大致平等”。《花东》考释根据新的材料指出“‘丁’ 之地位在 ‘妇好’和 ‘子’之上”,纠正了过去的认识。陈文更以明确的证据论证“丁” 就是当时的商王武丁。但卜辞中从未见生人称日名的,《花东》卜辞何以称武丁为“丁”? 这是陈文为我们提出的问题。 曾有学者在研究子组卜辞时努力把这里谈的“丁”与干支的“丁”字加以区别,鉴 于后者字形较小而多圆,前者较大而多方,从而依于省吾先生之说,释前者为“方”,仍 [3] 以为人名 ,但这种释读在《花东》辞例中不合。实际上,不管是子组卜辞还是《花东》 卜辞,这里谈的“丁”字大多写得稍大。如大家所熟悉的,文字的圆形在卜辞契刻时每 [1]陈剑:《花园庄东地甲骨卜辞的“丁”》,《故宫博物院院刊》2004年第4期。 [2]李学勤:《帝乙时代的非王卜辞》,《考古学报》1958年第1期。 [3]常耀华:《子组卜辞人物研究》页56~57,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硕士学位论文,2003年。 40 关于花园庄东地卜辞所谓“丁”的一点看法 每变为方形,字形小的还容易刻圆,大一些的更易刻方,所以不能认为这里谈的 “丁” 本来就一定是方形的。陈文说明 《花东》“所有的‘丁’绝大部分时候都作扁方形,实 在是难以强分的”,符合客观情况。 我的意见是,在子组和 《花东》卜辞中谈的所谓“丁”,是与干支的 “丁”同形而 音义都不同的字。其本来的字形是一个圆圈,乃是 “璧”字的象形初文。 让我们从 “辟”字说起。 《说文》云 “辟”字 “从‘’从 ‘辛’,节制其 (罪)也;从 ‘口’,用法者也”, 是按小篆立说。在古文字里,“辟”字并不从“口”,而是只从“ ”、“辛”,或再从一圆 [1] [2] 圈形 。这个圆圈形,在金文中一般很圆,在卜辞中由于契刻的关系就成为小方形 。 [3] 至于圆圈形偏旁的意义,可再看金文的“璧”字 。此字从“玉”从“辟”,“辟”旁也 是或有圆圈,或没有圆圈,足见圆圈不等于“玉”。不过,在有的字里,表意的“玉”旁却 可以圆圈形代换,如鄂侯驭方鼎“玉五 [4] ”的“ ”不从“玉”而从圈形 。有的与玉有关 [5] 的字又增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