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与季的生活史考试.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陈与季的生活史考试

陈季同生平史事考 陈季同(1852-1907),字敬如,号三乘槎客,福建侯官人。青年时与严复、邓世昌等人一同就读于福建船政学堂,攻读造船专业。1877年,作为清政府首批派往欧洲的留学生,陈与严复、马建忠等赴英、法深造。陈季同进入巴黎政治学堂修习公法律例,同时又在中国驻英、法、德等国使馆任职。不久,陈成为当时欧洲外交界的活跃人物,与俾斯麦(Otto,prince von Bismark,1815-1898)、甘必大(Léon Gambetta, 1838-1882)等德、法政界要人关系密切,同时,也经常出没于欧洲上层社会的沙龙、并在各种文化场合做有关中国的讲座,积极参与了当地的文化生活。尤值一提的是,自1884年起,以陈季同的名字出版的法文著作多种,被翻译成英、德、意、西、丹麦等多种文字,获得了西方公众的广泛关注。这些作品将一个理想化的“文化中国”形象传达给西方公众,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当时西方人对中国的偏见。1891年,已是中国驻德、法使馆参赞的陈季同因私债问题被黜回国,后定居上海。归国后的十多年中,陈季同创办报刊、翻译西书、编印教育书籍,还参与了晚清一系列重要的政治事件,并在其中发挥了不容忽视的作用。 在中西文化关系史上,陈季同可以说是一位具有典范意义的先驱。一方面,他是中学西传的杰出使者,是第一个出版西文著作并获轰动影响的中国人。他的多种法文著作将中国文化、文学直接传播给西方读者,其中不少内容是首次介绍到西方。他是历史上在中学西传中担当了重要角色的中国人,而此前这样的角色多是由西方人担当的。另一方面,他也是西学东渐的使者。通过创办报纸和翻译西书,他将西方现代文学、政治、法律观念引入中国,促进了晚清文学观念的更新和西方现代政治思想的传播。综合这两方面的成绩,陈季同堪称双向的文化使者,他一个人担当了向中西双方传播文化信息的使命。在数千年中西文化交往中,中国人还是第一次担当这样的角色、承担这样的使命,在这一意义上,正是这位晚清外交官的努力为后来者如辜鸿铭、林语堂等人确立了进行双向文化交流的典范。   对于陈季同的研究,近年来已逐渐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关注。 HYPERLINK /data/articles/a01/298.html \l _ftn2#_ftn2 \o [2]然而由于史料的发掘还欠深入,有关陈季同生平的一些基本问题尚待考证,其中又尤以此人一生中的三个公案(即1、中法战争中的角色;2、涉及两部书的著作权;3、私债问题。这三个公案关系到对陈季同的总体评价,国内外学术界看法各异,显然是必须加以辨析的。)最为扑朔迷离。笔者尽数年之力,走访了中、法两国多家图书馆、档案馆,自谓于相关史料所获略多,因以草成此文,就教于大方之家。 一、中法战争中的角色   近人徐珂编撰的《清稗类钞》“外交类”中,有一则关于陈季同的逸事:   光绪中,越南之役,时驻德兼驻奥使为李凤苞,参赞则陈季同也。镇南关之战,我军大胜。巴黎闻耗,殊震动,议会大讧,主战派失势,内阁摇扤,几至解散。而我国驻德使署,尚未获有详实消息也。一日,德相俾思麦克遣人请李使前往密议,李使适以公事赴奥,则召参赞往,越日再召而始赴。俾示以我国大胜之电,并告以巴京议会内讧及内阁欲倒之情状。且曰:君电贵国政府,勿与彼和。欧洲方面,我国亦乘机与之挑衅。东西交侵,彼且穷于应付,是亦贵国之利也。陈诺而归。时李文忠主持外交事,陈越三日,方致电文忠,而先泄其谋于妻。妻,法国产也。初闻俾来召,妻已疑之,用钩距术,侦得其情,速电其内阁。内阁急介美国为排解,及陈电至,政府已允美国之请,与之言归于好,令前敌停战罢兵,不可中悔矣。 HYPERLINK /data/articles/a01/298.html \l _ftn3#_ftn3 \o [3] 此则逸事的流传,对于确定陈季同在中法战争中的角色关系非浅,因此我们有必要从此手来解开谜团。该文有四处史实错误:1、镇南关战役(1885年3月)时,驻德使臣非李凤苞,而是许景澄,李于上年(1884年)10月27日即卸任 HYPERLINK /data/articles/a01/298.html \l _ftn4#_ftn4 \o [4]。2、陈季同妻时为刘氏,居福州,当时他尚未娶法国女子赖妈懿为妻。刘氏于1888年病殁 HYPERLINK /data/articles/a01/298.html \l _ftn5#_ftn5 \o [5],陈娶赖妈懿应在此后,因此文中所谓“先泄其谋于妻”纯是附会。3、中法最后和议之成非由美国“排解”,而是由总税务司英人赫德(Robert Hart, 1835—1911)及税务司金登干(James Duncan Campbell, 1833—1907)促成,并由后者在巴黎草签“停战撤兵简约”。4、德法关系当时虽非友善,但不至于

文档评论(0)

f8r9t5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0005407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