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考语文 古代散文单元测试(含解析)新人教版.docVIP

2016届高考语文 古代散文单元测试(含解析)新人教版.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代散文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4题。 游劳山记(节选) [清]李云麟 咸丰甲寅闰月既望,余以事赴莱州,去胶东尚可三百里,望见海隅一山直插霄汉。询诸土人,佥曰:“劳山也,其脉发源朝鲜,起伏溟渤中,从东北转向西南,江浙名胜诸区多此脉所结也。”旋有指其极高处者曰:“此巨峰也。”余目注久之。 行二日,始抵即墨,释装后,即凭堞观之。则见危峰上耸,巨壑横铺,无从辨所谓巨峰者。既剪烛,与二三知交询此山之胜。皆曰:“华岩庵,其始境也;明霞洞、上清宫,其止境也。”论及巨峰,皆曰:“然,然罕有至者。”予亟叩其故,或曰:“颠有二石焉,相去可八里许,自峰下观之,不见其罅。峻险如是,可竟登乎?”余不言,而默嗤其妄。 翌日,晤方医张柳树者,自言:“往年曾偕四人作奇想,乃持十日粮同入山。晓则行,宵则露宿石畔,如是者三日,甫及巨峰之半。见白狼结队以十数,咸有惧意。强进至铁瓦殿,则见峦气逼人,由此而上,一石所成,陡绝壁立。顿觉初念若灰,于是同寻归路。不期上易下难,无径可通。幸以彼此相持,接引而下,然与死为邻者亦已屡矣。”或因言:“明霞、上清诸胜已足恣游览之怀,况奇珍异卉尽钟于此,何必涉深崖,陟穷谷,自寻苦恼乎?”余曰:“不然。夫高山大泽包孕奇雄,其与人以易见者,必非灵秘之极境。譬之怀宝玉者深其藏,擅绝技者靳其传,理固然也。而登者亦如汲水求珠、凿崖寻壁。其遇阻也,譬如释氏之有苦幻,元家之有魔障,苟见而生惧,斯亦已矣。若明者不为所动,得间而入,则其妙境终必为我所得。”众疑信参半,因道诸处之胜。余复曰:“大凡人之举事,不为则已,为则登峰造极,琐琐者何足道乎?”适见壁间悬一联云:“志坚石饮羽,功到杵成针。”余指以自失。众韪其言,而卒莫与俱。 (选自《小方壶斋舆地丛钞续编》,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去胶东尚可三百里    可:大约。 B.旋有指其极高处者曰 旋:环绕。 C.甫及巨峰之半 甫:刚刚,才。 D.众韪其言 韪:是,认为对。 解析:B项,旋:顷刻,随即。 答案:B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劳山高耸险峻的一组是(  ) ①望见海隅一山直插霄汉  ②起伏溟渤中 ③则见危峰上耸  ④明霞洞、上清宫,其止境也  ⑤一石所成,陡绝壁立 ⑥夫高山大泽包孕奇雄 A.①③⑤    B.①②⑥ C.②④⑥ D.③④⑤ 解析:②说的是劳山延伸之远,④说的是劳山的胜地而非险峻,⑥泛指所有高山大泽。 答案:A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向当地人询问海边的山,他们都说,那是劳山,其山脉发源于朝鲜,起伏在大海之中,从东北转向西南,江浙一带许多名胜,都是这条山脉形成的。 B.有人说,巨峰顶上有两块巨石,相隔约八里,但是作者在城墙垛口处观望时,只见危峰高耸,深壑横陈,根本分不清哪里是巨峰。 C.当地一位医生,曾和四个人一道带了十天的干粮一同进山,晓行夜宿,走了三天,在离巨峰还很远的地方看见一群白狼,众人十分害怕,就返回了。 D.作者认为,登山的人如果见到阻力和艰险就害怕,好比佛家有苦恼虚幻,道家有魔障,那就算了,不必再登,只有心地光明不被吓住的人才能到达胜境。 解析:C项,遇见一群白狼不是返回的主要原因,原文为“强进至铁瓦殿,则见峦气逼人,由此而上,一石所成,陡绝壁立。顿觉初念若灰,于是同寻归路”。可见,“峦气逼人”“陡绝壁立”才是返回的主要原因。 答案:C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譬之怀宝玉者深其藏,擅绝技者靳其传,理固然也。 (2)大凡人之举事,不为则已,为则登峰造极,琐琐者何足道乎? 参考答案:(1)就像家有宝玉的人会严密地收藏,擅长绝技的人会舍不得外传,这是理所当然的。(2)凡是人们做事,不去做就不说了,要去做就一定要做得十分完美,那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有什么值得说的呢? 参考译文:咸丰四年闰七月十六日,我有事去往莱州府,距离胶东大约还有三百里,望见海边一座山直插霄汉。询问当地人,都说:“那是劳山,山脉发源于朝鲜,起伏在大海之中,从东北转向西南,江浙的许多名胜地方,都是这条山脉形成的。”随即有人指着那最高的地方,说:“这就是巨峰。”我盯着看了很久。 走了两天才到即墨,放下行李后,就到城上靠着垛口观望。只见危峰高耸,深壑横陈,分不清哪里是所说巨峰。上灯以后,和两三个知心朋友打听这座山的胜地。都说:“华岩庵,是开头的胜地;明霞洞、上清宫,是最终的胜地。”谈到巨峰,都说:“是,但是极少有人到达。”我赶忙问是什么缘故,有人说:“峰顶有两块巨石,相隔大约八里,从山下面看上去,看不见中间的空隙。这样险峻,是能够登上去的吗?”我没有回答,暗地里嗤笑他乱说。 第二天,遇到当地一位名叫张柳树的医生,他说:“我从前和四个人一道想冒险,就带了十天的干粮一同进山。天亮就走,天黑就露宿在石头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9****982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