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Ⅲ-5 杜甫诗三首
看群山脚下浮动/倦鸟归入青霭/而你岩雕般转身/由盛唐的溃疡/踏入遍地烽烟/在明月硕大的泪滴下/忧郁焦黑的家园/无数飘泊的亡魂/一杯浊酒中相聚/你从容饮下人间苦难/吟出星瓦铺排的诗句/成灿烂的天穹/并向时间深处/垂下一座风雨广厦
秋兴八首(之一)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赏析】这首诗是《秋兴八首》组诗的第一首,是杜甫晚年律诗的代表作。诗人由夔州深秋的衰残景象和阴沉气氛感发情怀,抒写了因战乱而长年流落他乡、不能东归长安的悲哀和对干戈不息、国运危迫的担忧。全诗情景交融,以描绘秋景作为外在的行文线索,以抒发悲秋之情作为连通各联的内在脉络,不仅是悲自然萧瑟之秋,更是悲人生老大之秋和国运衰落之秋,充溢着身世之感和家国之思,意境深闳,蕴涵丰厚。章法谨严,语言练达,格律精工,尤其是颈联两句的遣词造句,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秋兴八首》写于大历元年(766)年秋天。当时,安史之乱虽然结束,但李唐王朝仍然面临北方军阀重新割据的危险;另外,唐朝与吐蕃在剑南川西的战争也接连不断。《秋兴八首》就是在这样国家仍然动荡不安、诗人依旧客居他乡的社会背景下写成的。八首诗各自独立而又互相勾连,一脉相通,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创新方面都达到了一个很高的境界。
第一首,从命意上看,有领起的作用,可以说给全组诗歌定下了一个基调,那就是抒羁旅之愁,悲家国之事。秋兴,从字面上说就是因秋感兴之意。
首联从秋景写起,“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写出了夔地露冷枫丹、万物萧森的景象。“凋伤”本来寓衰飒之气,但露是玉露,树是枫林,反而在萧索中见出了富丽景象,格调颇为劲健。而言“气萧森”,则非但指草木摇落,亦且涵盖江山万象,为第二联蓄势。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承上展开。江间,写巫峡;塞上,写巫山。波浪在地,却说兼天而涌;风云在天,却言接地而阴。诗人纵目驰骋,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生动地写出了巫山巫峡的萧森气象。
第三联开始,转而由景生情,抒发感慨。“丛菊两开”,指离蜀历经了两秋;“孤舟一系”,指眼下旅途的漂零。而“他日泪”则生悲情于从前,“故园心”则托相思于万里。
最后一联,诗人将关注的焦点转移到生活中来。风霜凄紧,严冬将至,那千家万户的“刀尺声”和“捣衣声”急切响起,怎能不泛起岁暮日晚、羁旅无依的伤感!而凄苦之情,思乡之意,皆在不言之中。全诗就此收束,余意绵绵。
【名家点评】
胡震亨:以时事入诗,自杜少陵始。(《唐音癸签》)
胡应麟:杜诗正而能变,大而能化,化而不失本调,不失本调而兼得众调,故绝不可及。(《诗薮》)
王嗣奭:秋兴八首,以第一首起兴,而后七首俱发中怀,或承上,或起下,或互相发,或遥相应,总是一篇文字。(《杜臆》)
浦起龙:首章八诗之纲领也。明写秋景,虚含兴意,实拈夔府,暗提京华。(《读杜心解》)
黄生:杜公七律,当以《秋兴》为裘领,乃公一生心神结聚之所作也。(《杜诗说》)
咏怀古迹(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大历元年,杜甫流落夔州,写下《咏怀古迹五首》。这一首是咏昭君的。相传昭君的家乡,就在夔州以北的秭归附近。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起句突兀奇绝,不同凡响:三峡之水从千山万壑间流过,山势峥嵘起伏,有如万马奔腾,直赴荆门。江之北岸传说依旧座落着昭君村。上半联如高鸟俯瞰,境界宏远;下半联则似电影中的“定格”,具体点明古迹所在,很自然地将昭君的故事安置在“高江急峡”的阔大背景中。一个“赴”字,画龙点睛,使山水充满了生机;一个“尚”字,写出江村古落依然如故的状态。大小映衬,动静相间,不仅使画面显得生动,同时使诗的意境更深一层。因为“尚有村”传达了一种“斯人已去”的寂寞感;自然界无穷的生命力,更加重了“物在人亡”的惆怅情绪,巧妙地为全诗确定了悲壮的基调。陡起直转,必然过渡到下面对昭君命运的咏叹。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颔联概括了昭君一生的悲剧。据《汉书·匈奴传》记载:汉元帝竟宁元年(前33),“单于自言愿婿汉氏以自亲。元帝以后宫良家子王嫱字昭君赐单于”。“一去紫台”便说此事。“紫台”即紫宫,天子居处;“朔漠”指匈奴所在之地。“青冢”即昭君墓,在今内蒙古境内。据《归州图经》记载:“边地多白草,昭君冢独青。”这两句以极简的文字,写出了无穷的感慨,写出了昭君生前死后的哀怨。
清人袁枚论诗曰:“诗如鼓琴,声声见心。”(《续诗品·斋心》)杜甫以“紫台”对“青冢”,一雍荣华贵,一凄凉冷清,在色调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以“朔漠”对“黄昏”,又烘托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5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过关检测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5.doc
- 2015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第11课 游褒禅山记第1课时同步练习 语文版必修3.doc
- 2015年高考语文 有关“听不到呼唤”写作指导与例文.doc
- 2015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第12课 阿房宫赋第1课时同步练习 语文版必修3.doc
- 2015年高考语文 语言使用水平层级例说(二).doc
- 2015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第13课 黄州新建小竹楼记第1课时同步练习 语文版必修3.doc
- 广东省2015年高考语文考点突破 专题十五 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doc
- 2015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第14课 滕王阁序第1课时同步练习 语文版必修3.doc
- 2015年高考语文 语言运用客观题学生易错部分.doc
- 2015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第14课 滕王阁序第2课时同步练习 语文版必修3.doc
- 2015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李商隐诗两首》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
- 2015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琵琶行》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
-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四川卷,无答案).doc
- 2015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蜀道难》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
-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天津卷,含答案).doc
- 2015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
-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浙江卷,含答案).doc
-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重庆卷,含答案).doc
- 2015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寡人之于国也》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
- 2015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过秦论》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