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三古代诗歌鉴赏.pptVIP

  1. 1、本文档共1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一部分 现代文阅读 【解析】第(1)题中“粉黛”、“笙箫”是借代。“粉黛”本指女子化妆所用的白粉和黑粉。这里的“粉黛”是指皇宫贵族女人、漂亮的女人。“笙箫”本指“笙”(又叫“芦笙”)和“箫”(又叫“洞箫”、“竖吹”)两种乐器。这里的“笙箫”指那些奢靡的音乐。“当年粉黛,何处笙箫?”显然又是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第(2)题,从“嫩黄花”和“新红叶”就可以判定是初秋景色;而“什么样”则不只是说出“时间”就可以了,还必须答出景色的特征:肃杀、凄清、空寂。至于感情,则要抓住“无人瞧”这三个字来揣摩,并联系原文中“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来体味,就可以分明地感受到这是一种寂寞、凄清、悲伤的情感,其中所隐含的是今昔之感。 【答案】(1)借代,反问。 (2)通过“白鸟”、“绿水”、“嫩黄花”、“新红叶”等描绘了初秋景色。又通过“飘飘”、“滔滔”、“有些蝶飞”、“无个人瞧”等表达了因昔盛今衰引发的冷寂落寞之情。 提升精练 跨越导练 巩固专练 9.[2009年福建省龙岩市质量检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人还荆州 皇甫曾 草色随骢马,悠悠同出秦。 水传云梦晓,山接洞庭春。 帆影连三峡,猿声近四邻。 青门[注]一分手,难见杜陵人。 [注]青门:长安东南门,古属秦地。 (1)诗歌的颔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具体诗句,说说这首诗是如何围绕“送”字表达情感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升精练 跨越导练 巩固专练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的表现手法与语言。友人还荆州,青青的草色似乎也要随着友人的青骢马一起离去,悠悠地走出秦地。出秦以后会经过云梦泽、洞庭湖、三峡等地,诗人似乎看到了友人回荆州路上的景色。与朋友谈及路上的美景,也正是为了让友人在路上多看美景,少体味孤独。虽然留恋,但友人还是要走。彼此又都知道,这一分别,就难再次相见了。 【答案】(1)想象(虚实结合、借景抒情)。由眼前景想象荆州、洞庭湖一带的山水美景,流露出对友人一路山高水长、孤独寂寞的关切。 (2)先写与友人同出秦川,表达留恋之情;再想象将去之处的风光和途中的情景,表达牵挂之情;最后写一别再难相见,直接表达对友人的不舍之情。 提升精练 跨越导练 巩固专练 情感类(情感、态度) 10.[2009年高考福建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江  行 [宋]严羽 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 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 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 离家今几宿,厌听棹①歌声。 [注]①棹歌:行船时船工所唱的歌。 (1)诗人为什么“厌听棹歌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从“景” 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升精练 跨越导练 巩固专练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等级为D级。考生通过解答第(1)题以后,对本诗的情感有一个全面的把握,因而在解答第(2)题时,要紧密结合第(1)题的答案,进而从命题者所指定的“景”与“情”的角度进行赏析。在组织答案时,要涉及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赏析“景”的区域为颔联,“情”的区域为全诗;二是答出所运用的表达技巧;三是指出这种表达技巧下的“景”;四是写出诗中所体现出来的“情”。 【答案】(1)诗人离家日久,思乡情切,厌倦了长期的漂泊生活,所以听到棹歌声便心生厌倦。 (2)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雪“残”、雁“断”、月“新”、潮“生”的凄迷景致,景中寄寓了诗人的羁旅之情、思乡之感。 提升精练 跨越导练 巩固专练 11.[2009年高考湖南卷]阅读下面的诗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三月晦日偶题 秦观 节物相催各自新,痴心儿女挽留春。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点 绛 唇 元好问 醉里春归,绿窗犹唱留春住。问春何处,花落莺无语。 渺渺予怀,漠漠烟中树。西楼暮,一帘疏雨,梦里寻春去。 (1)词多富情趣,而宋诗多理趣。请从作品中作者对春逝态度的角度,分析秦诗之理趣、元词之情趣是如何表现的。 秦诗之理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元词之情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点绛唇》一词起句与结句颇有艺术特点。起句“醉里春归”深婉有致,“醉里”可见作者沉迷于春景,但“春归”却明

文档评论(0)

178****932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