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张籍-成都曲
当前文档由后花园网文自动生成,更多内容请访问 HTTP://WWW.HHYWW.NET
张籍-成都曲
所属朝代:唐代
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
万里桥边多酒家,游人爱向谁家宿。
译文及注释
译文锦江西面烟波浩瀚水碧绿,雨后山坡上荔枝已经成熟。城南万里桥边
有许多酒家,来游的人喜欢向谁家投宿?
注释锦江:在四川省,流经成都。万里桥:在成都城南。
鉴赏
这是张籍游成都时写的一首七绝,诗通过描写成都市郊的风物人情和市井
繁华景况,表现了诗人对太平生活的向往。因为这诗不拘平仄,所以用标乐府
体的“曲”字示之。
锦江,以江水清澄、濯锦鲜明而著称。它流经成都南郊,江南为郊野,江
北为市区,江中有商船。地兼繁华、幽美之胜。诗的前两句展现诗人顺锦江西
望时的美景。新雨初霁,在绿水烟波的背景下,山头岭畔,荔枝垂红,四野飘
溢清香。那如画的景色十分诱人。这两句写眼前景,景中含情,韵味深长,如
跳动的音符,悠扬的旋律,拨动了人们的心弦。
上面写郊野景色,后两句则是由于“桥”和“酒家”的跳入眼帘,逗引起
人们对市井繁华情况的想象。桥下水入岷江流至宜宾,与金沙江合为长江,东
流直达南京,唐时商贾往来,船只很多。“万里桥边多酒家,游人爱向谁家宿
?”唐时酒家多留宿客人。读了这两句,使人由“万里桥”而想到远商近贾
,商业兴盛,水陆繁忙;由“多酒家”想到游人往来,生意兴隆。最后说:游
人呀,你究竟选择那一酒家留宿更称心如意呢?从这问人和自问的语气里,使
人想到处处招待热情、家家朴实诚恳的风土人情和店店别具风味、各有诱人
“闻香下马”的好酒。处处酒家好,反而不知留宿何处更好了。
沈德潜说:“七言绝句,以语近情遥、含吐不露为主;只眼前景,口头语
,而有弦外音,味外味,使人神远。”(《说诗晬语》)张籍此诗,句句含景
,景景有情,特别是后二句,近似口语,却意味深远,读后感到精警而又自然
。诗人既善于抓住富于特征的一般景物,又善于抓住思绪中最闪光的一瞬间
——“游人爱向谁家宿?”这样就能使一篇之朴,养一句之神;一句之灵,回
一篇之运。这就是张籍“看似寻常最奇崛”之风格所在,也是诗作具有弦外音
、味外味、使人神远的艺术魅力之所在。
作者资料
张籍(约767~约830),唐代诗人。字文昌,汉族,和州乌江(今安徽和
县)人,郡望苏州吴(今江苏苏州)1。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
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张籍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
,并称“张王乐府”。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
》。1《张籍籍贯考辨》认为,韩愈所说的“吴郡张籍”乃谓其郡望,并引《新
唐书·张籍传》、《唐诗纪事》、《舆地纪胜》等史传材料,驳苏州之说而定
张籍为乌江人。
轶事
据冯贽《云仙散录》中记载,晚唐诗人张籍曾因为迷恋杜甫诗歌,把杜甫
的名诗一样一样地烧掉,烧完的纸灰拌上蜂蜜,一天早上吃三匙。一天,张籍
的朋友来拜访他,看到张籍正在拌纸灰,很是不解,就问道:“张籍,你为什
么把杜甫的诗烧掉,又拌上蜂蜜吃了呢?”张籍说:“吃了杜甫的诗,我便能
写出和杜甫一样的好诗了!”好友哈哈大笑。
生平
贞元初,与王建同在魏州学诗,后回和州。贞元十二年(796年),孟郊至和州
,访张籍。贞元十四年,张籍北游,经孟郊介绍,在汴州认识韩愈。韩愈为汴州
进士考官,荐张籍,贞元15年在长安进士及第。元和元年(806年)调补太常寺
太祝,与白居易相识,互相切磋,对各自的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张籍为太祝
10年,因患目疾,几乎失明,明人称为“穷瞎张太祝”。元和十一年,转国子监
助教,目疾初愈。15年后,迁秘书郎。长庆元年(821年),受韩愈荐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