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考语文全线突破:模拟试卷6346.docVIP

2011年高考语文全线突破:模拟试卷6346.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1年高考语文全线突破:模拟试卷6 第Ⅰ卷(选择题部分,共36分) 一、基础知识部分(本大题共5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未选、错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邂逅(gòu) 剔除(tī) 佣金(yòng) 潜移默化(qián) B.蠕动(rú) 创伤(chuàng) 高涨(zhàng) 改弦更张(xuán) C.阴霾(mái) 租赁(lìn) 拖沓(tà) 忍俊不禁(jīn) D.渐染(jiān) 诡谲(jú) 倜傥(tī) 妍媸毕露(chī)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隐蔽 饿殍 心慌意乱 能言善辨 B.佳肴 藐视 张冠李戴 行影相吊 C.躁热 踌躇 鞠躬尽瘁 兴致勃勃 D.厮守 褴楼 兴高采烈 恭恭敬敬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传统、现实政治中又举足轻重的大国,如果采用亦步亦趋的国际交往方式,很难被全世界关注。 B.低折扣发货的结果是什么,出版者胸有成竹,本来应该在某一销售量上收回成本,却不得不加倍发货才能有所期待。 C.巴金和沈从文先生的相敬如宾可以说树立了文坛上文人相互推重的典范,两位大师的人格精神将与日月同辉! D.年轻的她特别喜欢现代气息而非古典风味,所以在新居装修时特意要求装潢公司帮她设计得时尚一些、花里胡哨一点。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这部人物传记通过对盛宣怀教育思想及办学实践的记述,表现了一位实业教育家的远见卓识。 B.对于生命个体,能够支配的关键岁月不过那么几十年,然后再无第二次机会;对于一个人的一生来说,那就是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C.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央提出要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倡导和谐理念、和谐精神及和谐文化。 D.科学技术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以网络技术为重要支撑的“知识经济”革命,不但加速了社会文明的进步,而且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文中所举诗句为贾岛“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方干“轩车在何处,雨雪满前山”,佚名“正思浮世事,又到古城边。” B.美国、欧共体、加拿大和日本等国的金融机构想进一步打开中国的金融市场,(包括银行、保险和证券)扩大在华业务。 C.他们聘请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民法、经济法研究室主任、研究员王家福、副研究员余鑫如两位同志担任合作总社的法律顾问。 D.电视剧《水浒传》标明原作者为施耐庵、罗贯中,引起许多观众的疑惑:《水浒传》的作者不是施耐庵吗?怎么又多出一个罗贯中?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国学是一个民族通过自己的体究,融贯各种知识形成的思想。这个思想不是固定的,而是生长着的。研究它,不是为了博古炫耀,也不仅仅是为了存亡继绝,而是为了我们能以自己的思想自立于天地之间。国学是学术,是思想,与汉服、祭拜、造假古董之类的“热”没有关系。国学不是既成的答案,而是通往现代中国思想的途径。拘牵、颟顸、自封、自隘是它的大敌,包容与开放才是它的品格。 根据史学家的考证,近代意义的“国学”一词,出现于上世纪初。其出现的背景具有显明的时代特征,即救亡图存。当时的人们一方面普遍承认西方学术的优越;另一方面在近代民族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对西方学术的压倒性影响产生认同焦虑,担心人们对传统学术思想的迅速遗忘与放弃将导致国家与民族的灭亡。最初提倡国学者强烈意识到文化认同与民族国家的根本关系,提倡国学,非仅为学,乃为国也。 文化认同并不是刻意突出自己的文化特性,而是在自己身历现代性危机之后,思考我们如何走到今天这一步,我们要向何处去。正因为未来没有预定的方向,我们才迫不得已从自己的过去中寻找给自己未来定位的坐标。毕竟路要自己走,认同就是自己给自己找坐标,找方向,找立足点。在这种情况下,国学作为传统思想的结晶,重新受到人们的关注是自然的。 今天的人们喜欢谈论“普世价值”。按照我们古人的看法,“东海西海,心理攸同”,似乎应该承认“普世价值”。既然是“普世价值”,就不可能某一个文化垄断了它的发明专利。各个文化传统应该都对普世价值有所贡献,中国的国学也不例外。我们完全没有理由把提供了这样普世价值的国学,看作是纯粹过去的东西和地方性的东西。国学完全有理由主张它的普适性和永久性。 今天提倡国学和研究国学,决不是什么文化保守主义,因为它并不是要回到不可能回到的过去,也不是像文化投机商收集文物那样把传统智慧作为古董加以炫耀和

文档评论(0)

nxuy17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