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色与汤色的联想以茶文学为例.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杯色与汤色的联想以茶文学为例

杯色與湯色的聯想:以茶文學為例 吳華陽 國立台北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講師 摘要 茶器,因茶而成器。任何一件茶器,當然都應該是茶的延伸,也應該是茶的一部分。從茶文學 或茶文化的現象來看,雖然茶法時有更迭,茶器的意義總是經常存在的。除了滿足作為容器的消極 機能之外,茶器不斷的被積極賦予茶的聯想,或者是茶的精神。也就是說,茶器應該根源於茶,歸 屬於茶的特有性,不同於酒器,也不同於其他食器,茶器是為茶而生的。 茶是美味的飲料,也是賞心悅目的飲料。茶的香氣,茶的滋味,味覺與嗅覺的美感體驗,從古 到今,讓愛茶人留下了很多陶醉的詩篇。同時,茶湯的顏色,在視覺美感方面,進一步開啟了茶人 心靈中的想像空間。有了這些茶想之後,文學性與藝術性的飲茶取向,早已拓展出相當多元而寬廣 的品賞內涵。愛屋及烏,茶杯的色彩,理所當然的,伴隨著茶湯,永遠也離不開茶人的視野。 就杯色而言,長久以來,我們臺灣的陶藝家與茶藝家,已經投入了不少關注。有些陶藝家偏好 素雅的風格 (註 1),有些則偏好簡潔、清爽、優雅的風格(註 2),用心表現出陶藝家個人的審美意識, 都有可觀的成就。有些茶藝家也非常重視湯色欣賞 (註 3)或茶杯的選用 (註 4)。想像力是創作的先 驅,未來,茶杯的創作,如果能夠結合文學的茶想,兼顧杯色與湯色的意蘊,不久之後,如同抹茶 道的樂燒,我們的陶藝家能否創作出專屬於表現臺灣茶藝文化的茶杯,是非常讓人期待的。 關鍵詞:茶文學、茶藝、茶陶 - 174 - 壹、茶的聯想—山靈與風清 茶的品賞,不同於任何飲料或食物,色香味俱全,已不足以概括茶的一切。在茶文學裡,常有 茶人用「靈」字來描述茶的風格。這一個字,存在於許多茶人心目之中,表示茶與茶人的關係,表 示茶文化曾經從官能美感的品味裡超拔起來。茶人揚棄視茶為玩物的高姿態,以自我低卑的心意敬 重茶,推崇茶的性情,甚至為茶冠上高雅的人格。茶被比擬為「君子」,「佳人」,比擬為不同凡俗的 「幽人」。茶人可以與茶交友,與茶交心,猶如見賢思齊的渴望,喝茶儼然成了他們內心修持的憑藉。 茶是有靈味的植物,唐代茶人韋應物(737-806?)因此稱茶為「幽人」。他所作的〈喜園中茶 生〉詩:「潔性不可汙,為飲滌塵煩。此物信靈味,本自出山原。聊因理郡餘,率爾植荒園。喜隨眾 草長,得與幽人言。(註 5)」詩中認為飲茶可以清理俗念,是來自於茶高潔的靈味;而高潔的靈味, 則來自於高潔的山間。唐代茶人劉禹錫(772-842)的〈西山蘭若試茶歌〉(註 6),也曾以靈味來描述 茶。唐代茶人陸龜蒙(?-881)在他所作的〈茶人〉詩中說:「天賦識靈草,自然鍾野姿。 (註 7)」甚 至就稱呼茶為「靈草」。 宋代茶人蘇軾(1036-1101)所作的〈次韻曹輔寄壑源試焙新茶〉詩:「仙山靈草濕行雲,洗遍 香肌粉未勻。明月來投玉川子,清風吹破武林春。要知冰雪心腸好,不是膏油首面新。戲作小詩君 勿笑,從來佳茗似佳人。(註 8)」不僅稱茶為靈草,甚至把茶喻為佳人,尤其知名。詩中認為,佳人 之所以值得稱道,不是因為表面的粉飾,而是心腸之美,具體表達了茶人愛茶的內在意境。他的另 一首〈和錢安道寄惠建茶〉詩:「建溪所產雖不同,一一天與君子性。森然可愛不可慢,骨清肉膩和 且正。雪花雨腳何足道,啜過始知真味永。縱復苦硬終可錄,汲黯少戇寬饒猛。(註 9)」把茶喻為正 直的君子,茶的苦味真味長存心田,就像是永遠真心的諫言。蘇軾說他滿懷敬意,對這位君子不敢 有絲毫怠慢。 唐代茶人皎然禪師(?785-805?)曾提出茶道的說法,他所作的〈飲茶歌誚崔石使君〉:「越人 遺我剡溪茗,採得金芽爨金鼎。素瓷雪色飄沫香,何似諸仙瓊蕊漿。一飲滌昏寐,情思朗爽滿天地。 再飲清我神,忽如飛雨灑輕塵。三飲便得道,何須苦心破煩惱。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飲酒徒自欺。 (註 10)」詩中有他自己飲茶修行的親身體會,同時用「清高」來讚頌茶,當然他也認為,喝茶的人 必將感觸到茶的品德,成為一個清高的人。 宋徽宗(1082-1135)在《大觀茶論》(1107-1110)的緒言中說:「茶之為物,擅甌閩之秀氣,鍾 山川之靈稟。祛襟滌滯,致清導和,則非庸人孺子之可得而知矣;沖澹簡潔,韻高致靜,則非遑遽 之時而好尚矣。(註 11)」也認為茶的靈味來自於山明水秀的幽境,而喝茶的人自然而然的也就感受 了茶的靈秀之氣。 茶人也常把茶

文档评论(0)

shaofang0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