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适应特征融合的核相关滤波跟踪算法.pdfVIP

自适应特征融合的核相关滤波跟踪算法.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自适应特征融合的核相关滤波跟踪算法.pdf

第29 卷 第 6 期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Vol. 29 No.6 2017 年6 月 Journal of Computer-Aided Design Computer Graphics Jun. 2017 自适应特征融合的核相关滤波跟踪算法 1) 1) 2)* 熊昌镇 , 赵璐璐 , 郭芬红 1) (城市道路交通智能控制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144) 2) (北方工业大学理学院 北京 100144) (guofenhong@163.com) 摘 要: 为解决单一特征目标跟踪算法因光照变化、目标遮挡导致的跟踪失败问题, 提出一种自适应加权融合颜色 属性特征和方向梯度直方图特征的核相关滤波目标跟踪算法. 首先根据目标颜色属性特征和方向梯度直方图特征, 采用核相关滤波方法获得2 种特征下目标的预测位置; 然后分别计算2 个目标位置的核相关滤波响应值, 据此响应值 大小按比例分配目标位置权重, 获得目标的最终预测位置, 提高了目标定位的精度; 最后采用相邻2 帧图像的平均差 来分析图像的变化率, 按变化率分段调整分类器的学习速率, 解决目标遮挡导致的跟踪失败问题. 在9 组标准测试视 频集下验证文中算法, 并与3 种核相关滤波跟踪算法进行比较的结果表明, 与其中最优算法相比, 该算法跟踪目标的 平均中心位置误差减少 16.78 个像素, 平均距离精度提高 11.01%, 平均重叠精度提高 14.87%; 在目标严重遮挡情况 下, 该算法依然能够稳定地跟踪目标. 关键词: 目标跟踪; 核相关滤波; 目标遮挡; 特征融合 中图法分类号: TP391.41 Kernelized Correlation Filters Tracking Based on Adaptive Feature Fusion Xiong Changzhen1), Zhao Lulu1), and Guo Fenhong2)* 1) (Beijing Key Laboratory of Urban Intelligent Control, Beijing 100144) 2) (School of Sciences,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Beijing 100144) Abstract: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object tracking failure caused by object occlusion in object track- ing algorithm based on a single feature, this paper proposes an object tracking algorithm based on adaptive feature fusion of color name (CN) feature and histogram of oriented gradient (HOG) feature. Firstly, a ker- nelized correlation filter method based on CN features and HOG features respectively is applied to predict the positions of the object. Then the final object location is obtained by assigning the

文档评论(0)

小马过河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