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网格化陪伴”实务模式探析 - 中国社会学网.pdf

“网格化陪伴”实务模式探析 - 中国社会学网.pdf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网格化陪伴”实务模式探析 - 中国社会学网

“网格化陪伴”实务模式探析 ——基于“陪伴式”实务模式介入留守儿童项目服务的反思 王俊王俊 金小红金小红 摘 要:笔者运用青少年“陪伴式”社会工作服务模式介入留守儿童服务的研究,结果发现,该服务 模式存在三个方面的局限性:需求预估过于狭窄,不适合群体性的项目服务;服务场域单一,资源整合困 难;陪伴方式占用过多资源,不符合公平服务的伦理守则。基于“陪伴式”实务模式的陪伴理念以及这三 个方面的局限性,笔者引入公共管理中“网格化”概念,提出“网格化陪伴”实务模式,并从理论基础、概念 框架、实务过程等几个方面对该模式进行描述,认为其比较契合复杂的群体性需求,在社会工作发展与 服务上具有推广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关键字:“网格化” 陪伴 实务模式 社会服务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828(2015)02-0060-11 DOI:10.3969/j.issn.1672-4828.2015.02.007 王 俊,广东科技学院讲师(东莞 523083);金小红,博士,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社会发 展与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城乡发展一体化湖北协同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武汉 430079 )。 一、缘 起 学界关于留守儿童的研究层出不穷,如在对留守儿童的认知上,江立华(2011 )分析了留守儿童 的研究过程,指出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社会问题,是被社会和学术研究所建构出来的,其概念界定、 价值取向,操作化思路等都值得商榷;在留守儿童的整体现状上,Yiming He (2008 )研究表明,亲子 长期分离导致留守儿童出现沮丧、孤独、情绪不安、易怒、学校行为问题、低学历成就动机、缺乏自 尊、行为不端、逃学、偷窃等行为,这些问题与非留守儿童存在很明显的差异,但是根据留守儿童监 护人的不同,也给留守儿童带来很多正面的影响;在留守儿童的单一因素研究上,Mirca Madianou 和Daniel Miller (2011 )认为,手机等现代通讯工具的使用,能一定程度上重建父母与子女的家庭关 系,但这种重建关系在父母与子女的不同主体上呈现不对等的关系,父母对这种重建关系的认可 度更高。 以上关于留守儿童的认知、现状以及单因素方面研究,或是对留守儿童现状的描述,或是对其 心理行为特征进行解释。这两个方面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留守儿童,并能在一 定程度上号召社会组织及群体对留守儿童给予关爱,也能为政府制定留守儿童相关政策提供一定 的借鉴意义。但这些研究都不能忽略一个事实,即留守儿童的产生源于二元结构下农村劳动力向 城市转移,从而导致亲子分离现状(唐有财,符平,2011 ),在目前国情下,这种现状是难以改变的。 ·60 ·社会工作2015年第2期 “网格化陪伴”实务模式探析 因此,不管选择怎样的研究方向,都必须承认亲子分离状态下的留守儿童是弱势群体,是需要 被关爱和服务的。所以笔者认为,研究重点不是去描述和解释留守儿童,而是去探索该怎样服务 留守儿童。 本次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既以留守儿童为服务对象,也以其为研究对象。研究分为两个阶 段,调查评估阶段和实务研究阶段。调查评估阶段的调查对象为W 市城乡结合部的3 所中学和7 所小学中的1250名学生,主要评估其中765 名留守儿童,评估表明,留守儿童存在亲子沟通、心理 支持、学习辅导以及素质型活动等需求。根据评估结果,笔者选取W 市DS 小学为服务点,针对该 校4—6 年级留守儿童,采用“陪伴式”实务模式介入留守儿童服务,通过服务反思提出“网格化陪 伴”实务模式。 二、“陪伴式”实务模式概述 “陪伴式”模式,顾名思义,是指家长和社会工作者用正确的方法和态度陪护、守候在青少年身 边,给予必要的知识辅导、心理抚慰、情感支持、人生指导等,目标在于青少年的长远发展(肖玉兰、 金小红,2012 )。 该模式是基于风险社会背景下的研究,家庭风险理论认为,伴随着家庭结构的变化,在单位制 的解体、老龄化、家庭小型

文档评论(0)

magu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4000711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