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六国论》学习指导(二) 一.课文内容分析: 全文五段,可分三部分: 第
《六国论》学习指导(二)
一.课文内容分析:
全文五段,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段):提出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中心论点:六国破灭,弊在赂秦。(紧扣文题,指出六国
破灭的原因)
1.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分 论 点
2.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第二部分(第二、三段):论证中心论点
第一层(第二段):论述第一个分论点:“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1.(从“秦以攻取之外”到“固不在战矣”)
秦“攻取”所得与受赂所得对比
诸侯赂秦所亡与“战败而亡”对比
结论:“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
2.(从“思厥先祖父”到“理固宜然”)
祖父创业艰难与子孙轻易割地对比
今日割五城…一夕安寝与起视四境,秦兵又至矣对比
诸侯之地有限与暴秦之欲无厌对比
举之弥繁与侵之愈急对比
结论:说明诸侯割地的情形和后果,得出“至于颠覆,理
固宜然”的结论。
3.(从“古人云”到“此言得之”)
引用古人的话为证,形象的说明赂秦的危害。
本层小结:以上三小层就赂秦的国家(韩、魏、楚)灭亡的原因进行论
述,有理有据,确凿有力的论证了中心论点。
第二层(第三段):论述第二个分论点:“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
能独完”。
1.(从“齐人未尝赂秦”到“齐亦不免矣”)
单说齐国灭亡的原因。指出齐国虽然不曾赂秦,但
“与嬴而不助五国”,五国灭亡了,齐国也不能独自保全。
2.(从“燕赵之君”到“诚不得已”)
合写燕赵两国灭亡的原因。燕赵是“义不赂秦”,敢
于用兵抗秦,但终“战败而亡”,原因在于“燕赵处秦
革灭殆尽之际”,孤立无援,其灭亡是“不得已”。
3.(从“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到“或未易量”)
总说六国,提出假设,从反面将论证推进一层。
韩、魏、楚不赂秦
如果 齐国“不附于秦” 也有不灭亡的可能
燕赵有正确决策
本层小结:以上三小层就不赂秦的国家(齐、燕、赵)灭亡的原因
进行论述,说明“不赂者”的灭亡也是“赂”的结果,
把“赂者”的失败和“不赂者”的失败联系起来,并从
正反两方面论述,全面深入的论证了中心论点。
第三部分(第四、五段):本文结论
第一层(第四段):总结历史教训,提出作者主张,申明作者的政见。
本段最后一句话一语双关,似乎是在批评六国的“为
国者”,其实是在告诫北宋的“为国者”,这样就把对
历史的评论自然的转到现实上来。
第二层(第五段):讽谏北宋王朝。
将六国的情况和北宋的情况做对比。警告北宋王朝,切
勿重蹈六国灭亡的覆辙。
小结:这一部分点明了本文的主旨,即作者的写作意图。
二.本文写作特点简析:
借古讽今,切中时弊;
论点鲜明,论证严密;
语言生动,气势充沛;
三.附板书设计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