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怡挺老师教案.PDF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胡怡挺老师教案

胡怡挺老师教案 十一年级补充教材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 教师:胡怡挺 一、学习目标: 1) 知识目标: 通过联想和想象感悟古代诗词的意境,训练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2) 能力目标:通过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领略古诗词的意境美,培养学生热爱中华古老文化的品质。培养学生积极、健康、乐观 的人生态度。 二、重点难点:训练学生朗读能力,借助联想和想象在古代中文诗词中的运用训练学生合理、大胆、 独特的联想和想象。 三、 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入 老师在黑板上画一个月牙,边画边要求学生回忆与月亮有关的故事、传说和诗句,如果有困难也可 与同学小声相互启发、相互讨论,然后找学生起来回答,同学补充。接下来老师再启发学生根据自己的 知识储备想想中西方诗人们常常借月亮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思念、苦闷、孤独、惆怅等。在自然景物 里,月亮是极富有浪漫色彩的,她容易激发人的艺术联想。在月亮身上集中了人类许多美好的理想和憧 憬,古人云:“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之夜,仰望夜空中的明月,你或许也曾有过美好的遐想。今天, 让我们一同走进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来感受他的内心世界。 (二) 介绍词的相关知识 “词”在古代是一种配合乐曲用来歌唱的诗体,产生于隋唐,宋朝进入兴盛时期,成为宋代文学的代 表样式。因为一首词中句式长短不一,又称长短句,辛弃疾有词集就叫《稼轩长短句》。豪放词派与婉 约词派是我国古代词的两大流派。婉约词派产生较早,代表人物有欧阳修、柳永、李清照等。苏轼开 创了豪放词派,其词作题材广泛,表现方法以铺叙、直抒为主,风格大气、恢宏,辛弃疾也是豪放派 的代表人物。 (三) 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 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他是一位诗、词、文均有很深造诣的全能文学家。 他既是豪放词派的代表作家,又是 “唐宋八大家”之一。 写作背景:本词写于宋神宗熙宁九年(公元 1076 年)中秋节;“怀子由”的原因:作者正任密州太守, 而他的弟弟子由则在济南,不见已经七年;情感基调:欢度佳节的愉快和牵挂爱弟的情怀(这也是写作 的缘起);总体艺术特色:高旷的胸襟、丰富的想像和奇妙的艺术构思,所展示的艺术形象广阔而深刻; 主要情感内涵:反映了作者内心世界的种种矛盾,既有出世思想,更有恋世深情。要求学生齐读词的 小序,并阅读注解。教师做适当补充,引导学生明确本词是一篇中秋怀念亲人而生发感想的文章。 (说明:了解相关背景是深入理解文学作品的一个必要环节,即所谓的知人、知事、析文。) (四) 诵读感知 (1) 听老师范读,消灭字、词障碍。 (2)学生齐读全词,并结合注释弄清词作大意,看其上阕与下阕表达的侧重点有何不同。有不明白请 学生举手。 (说明:相信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把学生推到学习的最前沿,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 同时,也为老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赏析课文提供反馈。) (3)学生模仿跟读,读出词的味道。 (说明:朗读是学习中文,特别是古诗词最为重要的手段之一,让学生在不断的诵读中去领略诗词的 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为下面继续深入理解词的思想感情做好铺垫。) (五)深入理解 1、先独立思考下面问题,然后与同学讨论交流后发表自己的看法。 (1)、苏轼原来在朝廷做官,由 于党派相争,他受到排挤,被贬为地方官,加之此时他与弟弟苏辙已有七年没有相见了,面对中秋圆 月,他的心情会怎样呢?(苦闷、惆怅、忧伤、孤独、难过等) (2)、作者大醉后有了想离开令他伤 心的尘世,飞向美丽的月宫的奇异想法,他的思想感情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矛盾,还怕寒冷) (3)、 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出他的心情非常矛盾?(“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4)、“高处不胜寒”仅 仅是指禁不住高处的寒冷吗?联系写作背景,还有无其他含义?(不愿回朝廷做官,讨厌那里的党派 相争,勾心斗角;没有志同道合的朋友的孤单冷清;禁不住人世间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等) 2、小结:“高处不胜寒”内涵非常丰富,确实表达出了作者禁不住朝廷党派相争,互相排挤的打击, 害怕回去没有自己的立身之处的思想感情。但在人间也不错,做个地方官,逍遥自在,同样可以为国 家出力,为百姓造福。想通了,于是苏轼化解了心中的苦闷、抑郁之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