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论接触要件在剽窃案中的程序和实质意义 -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2016 年第 2 期
论接触要件在剽窃案中的程序和实质意义
——从《小站》案切入
周小舟 *
目 次
一、《小站》案简介
二、本案接触要件的判断过程
三、接触要件的程序意义
四、接触要件的实质意义
五、新颖性取代独创性的后果:窒息创作
六、结语
摘 要 在著作权剽窃侵权案件中,法院一般会详细讨论实质相似性要件,而对接触要件的重视
程度不够,在处理互联网发表情形时也是这一态度。接触要件有其独立的程序意义和实质意义,不应
沦为实质相似性要件的附庸。在程序上,接触要件平衡了原告和被告之间的举证责任;在实质方面,
接触要件阻止了新颖性取代独创性在著作权制度中的地位,而恰恰是后者,保障了创作活动的可持续
性。在大众化创作的互联网时代,接触要件的证明应该维持必要高度,以免使得著作权制度窒息后续
创作。
关键词 接触 剽窃 新颖性 独创性 创作
一、《小站》案简介
在以剽窃方式侵犯著作权引发的民事纠纷案中,一般来说,法院认可“接触”加“实质相似”是“作
〔1 〕
品构成剽窃的判断原则”, 并均将主要篇幅用于分析实质相似要件,接触要件常常一笔带过。这一
* 周小舟,清华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
〔1 〕 如“海茵公司与深圳市赛银远古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侵犯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纠纷上诉案”,广东高级人民法院(2008)粤高
法民三终字第 7 号;“黄焕新与中国文采声像出版公司等侵犯著作权纠纷上诉案”,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2011)高民终字第28 号;“杨
昆与何裕民等侵害作品署名权、复制权、发行权纠纷案”,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2012)沪高民三(知)终字第94 号等。
108
周小舟 论接触要件在剽窃案中的程序和实质意义
态度从传统媒体环境延伸到了互联网环境,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 2014 年审结的北京华语大业文
化传媒有限公司与赵兴华等侵害著作权纠纷上诉案(以下称为“《小站》案”)〔2 〕
即是这方面的典型案
例之一。
在《小站》案中,原审原告赵兴华创作了中篇小说《山花依旧》,并于 2002 年 5 月 26 日发表在榕
树下网站。原告于 2006 年 1 月将该小说改编为电影剧本《小站情怀》,并于 2008 年 1 月 22 日通过电
子邮件将该剧本发送给电影制片人王宝国,随后又于 2008 年 8 月 23 日和2010 年 7 月 5 日分别将《山
花依旧》和《小站情怀》发表于江山文学网。电影《小站》于 2010 年 8 月 5 日获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
局电影管理局颁发《电影片公映许可证》,赵兴华于 2011 年 10 月 16 日得知该电影在电视上播放,其
认为该电影和他的小说及电影剧本故事情节和人物完全相同,场景和台词也与剧本绝大部分相同,遂
起诉电影《小站》的出品单位北京亚轩文化交流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亚轩公司”)和北京华语大
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语公司”)侵犯自己的著作权。在案件审理过程中,亚轩公司辩称
电影《小站》剧本的手稿系由姜宝琴于 1989 年至 1998 年根据自己父母的亲身经历创作,而剧本则是
亚轩公司在上述手稿的基础上组织创作团队完成的。原审法院丰台区人民法院根据“接触”加“实质
相似”的著作权侵权判断原则,结合原被告两造提供的证据,对该案进行了审理。原审法院认为,小说
《山花依旧》的创作完成时间及发表时间远远早于涉案电影《小站》取得《电影片公映许可证》的时间,
电影剧本《小站情怀》的创作完成时间及发表时间亦早于涉案电影《小站》取得《电影片公映许可证》
的时间,而被告提供的日记、手稿均未写明写作日期,且不符合通常的创作及书写习惯,并均未发表,
不具有证明效力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