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化景观的公民科学:参与式传播的环境行动 - 中华传播学会
文化景觀的公民科學:參與式傳播的環境行動
摘要
在都市化與工業化高度發展下,農村面臨在地知識與傳統文化流失困境。文化景
觀是人類與自然之間特殊的精神聯繫。農村社區如何發展參與式傳播,與大學課
程合作進行公民科學的科技實作,利用GIS 共同發展在地生態知識的文化景觀?
本研究以台中市大雅區為研究場域,發現農村社區的文化景觀是種地方情境的知
識活化與公民科學的體現,藉由社區報找出鑲嵌在地方情境的知識,在文化節慶
活動中利用 「物質的隱喻」重新包裝在地知識,而結合 GIS 的社區環境行動紀
錄,進一步促成在地知識生產的具象化 。
關鍵詞:文化景觀、公民科學、參與式傳播、環境行動、在地知識、農村社區
1
壹 、研究背景
近年來,台灣的社會發展傾向重視經濟效益,而忽略了歷史、文化與居民
的生活空間的共構意義。在都市化與工業化的高度發展下,城鄉差距日益加大。
農村社區在區域發展中處於弱化的情況之中,除了面臨了人口外移,也同時遭逢
在地知識與傳統文化流失的困境。文化上的多樣性與生物多樣性是人類生態系統
(ecosystem )賴以適應環境的方式,人類社會是否只能逐步走向同質單一化的
社會?環境生態能否承載更多的風險威脅?
隨著中部科學工業園區台中基地的規劃與設立,科技產業的群聚效應也對
週邊鄉鎮發展造成影響。中科台中基地第一、二期規劃設置於台中市西屯區與大
雅區之間的大肚台地上,佔地主要集中在素有「台灣小麥故鄉」稱號的台中市大
雅區(原名台中縣大雅鄉,自2010 年底五都升格改制更名),當地小麥栽種面積
高達台灣九成,為台灣唯一之小麥產地。近年來,大雅區從原來農業逐步邁向工
農混合的社區型態,而且隨著許多外來力量陸續進駐(尤其是中科),大雅的在
地知識與傳統文化因此產生怎樣的微妙變化?
人們自身居住的環境所在 ,不只是氣候、地形等 「直接自然」(immediate
nature )因素下所造成的地理空間,而是與當地歷史、民間習俗、傳統文化環環
相扣的場所 ,共同構成了具有生態人文意涵的「地景」(landscape ,或翻譯為景
觀)。許多生態人文研究經常倚重 「地景」的概念,去詮釋環境與空間的意涵。
近年來愈來愈多研究開始考量到人與非人之間共組意義世界的地理互動過程,從
抽象的「空間」象徵、人以外的物質「環境」、在地感的「地方」,一直到不再
以「人」為中心的「地景」(郭佩宜,2008 ;胡正恆,2008 ;台邦‧撒沙勒,2008 ;
官大偉、林益仁,2008 ),試圖在生態系統的整體一元論(holistic monism )脈
絡下 ,探討人類與周圍環境是處於共棲共生的地景物質基礎 。
文化本身有其發展性,而且是持續成長的,它是許多時期的自然演變和許
多世代的人類努力的遺產。早在 1925 年,Sauer 就將地景描繪成「文化景觀」
(cultural landscape ),經過文化團體所形塑的自然景觀,文化是作用力(agent )、
自然景觀是媒介(medium ),而文化景觀則是結果,透過一個地方的社會內涵、
族群文化及歷史脈絡將形塑其特有的文化景觀 (Sauer, 1925 )。因此 ,不是環境
塑造文化,而是文化著力於環境,進而創造各種生活脈絡(Mitchell, 2000 )。Wagner
和 Mikesell (1962)進一步把地景的意義擴展到既是結果目的、也是實踐過程,
強調景觀中的文化資產意義。文化景觀是一具有某種文化偏好的人類社群,和他
們所在的特殊自然環境背景之間交互運作下的一種具體的、有特色的產物。文化
並非是純然相對於自然,文化景觀所討論的範疇,並非只是當下可見的自然環境
樣貌,還包含了地景與社群的關係,以及其中景觀所隱藏的「政治」力量(Ingerson,
2000 )。在族群、政治 、經濟、產業等不同元素不斷融合或競爭過程中 ,文化景
觀更呈現出地方的人對社區的認同。因此,任何文化保存或生物保育或復育的行
動,都要從理解社區生態的脈絡下進行才有意義。
2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