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摄影的数位影像处理 - Asiaa
㆝文攝影的數位影像處理
v2.0, 2005/04
王為豪
Part II 重要的影像處理手法
我已在 Part I 中向大家介紹過一些數位影像與數位影像處理的基本概念,現在
我將正式介紹幾種常用的影像處理手法,包括它們的原理、使用時機等。
2-1 影像處理的限制
對天文攝影來說,影像處理除了要調整影像的階調色彩使照片看起來更悅目
外,另一個重要目的便是要設法突顯一些影像中的細節,幫助我們透過照片來了解
天體的結構。然而,存在於影像中的資訊並不能無限制地被放大,任何高明的處理
手法都有其極限,這極限是由影像中的雜訊來決定。
圖 2-1.1 在(a)與 (b)兩幅一維影像中 x=16 的附近都各有一群亮度較週圍高
的像元,然而在(a)中,因雜訊相對來說較強,我們幾乎不能確定那是一顆
星或者只是雜訊;但相對的,在(b)中,我們幾乎可以賭定的說那是一顆星
或者其它真實的天體。
雜訊(noise )泛指任何在拍攝、底片沖洗、掃瞄時所產生,實際上不存在於真
實景物的影像結構。雜訊會影響我們對真實訊號的判斷,例如在圖 2-1.1a 與 b 的兩
幅一維影像中,在 x=16 附近的訊號強度是差不多的,但(a)這幅影像的背景起伏(也
就是雜訊)很強,我們會懷疑 a 中訊號的真實性,它或許只是個湊巧突起較高的雜
訊而已。在圖 2-1.1a 的情況下,任何影像處理都無法對該訊號作加強,因為一來訊
號本身可信度低,二來雜訊必會同時被加強。但在圖 2-1.1b 中,我們可以放心去加
強圖中的那個突起,它或許是顆暗星而不像是雜訊的一部份。
圖 2-1.2 讀者可以比較這兩張照片,(a)是低訊噪比影像經處理後所得到
的,(b)則是高訊噪比影像處理後的結果 。
因此,一個訊號是否能有效或有意義地被放大,端視其與雜訊的相對強度而
定,二者的比值稱“訊噪比”(signal to noise ratio ,常記作S/N )。訊噪比越高,該
訊號可信度便越高,越容易進行深度處理,反之則不僅處理不易,更可能獲得粗糙
甚是至假的結果(註一,圖 2-1.2 )。我們可以簡單歸納出幾個影響訊噪比的因素,
依重要性為:
a. 曝光量 底片上的雜訊(濃度的起伏)在不同曝光量(濃度)的區域之間差異不
會很大,因此高曝光區的訊噪比(濃度/濃度起伏)當然比較高。所以,長時間
曝光是提升影像品質最基本也是最有用的方法。
b. 底片 一般來說,對底片上同樣的濃度區,低感度、粒子細的底片會擁有較高的
訊噪比,有時不同品牌的底片也會有可察覺的差異。
c. 沖片 底片的顯影、定影等沖片過程會直接影響影像品質,包括粒狀性、反差、
銳利度等,同時也會引入雜訊,過度粗糙的沖洗很可能會完全破壞一張照片。對
不是親自沖片的人來說,慎選沖印店是十分重要的。
d. 掃瞄 以掃瞄器掃瞄底片或照片時也會引入雜訊,所謂的高階掃瞄器除了有高解
析力、高動態範圍等優點外,另一個優點就是有較高的訊噪比。目前市面上的掃
瞄器,除去最低價的機種,好壞的差異都只能在極暗部與極亮部比較得出來,但
這些區域卻也是最需要影像處理展現威力的地方,如果你的原稿品質夠好的話。
歸納來說,要讓影像處理發揮最大的效能,一定要先有高品質(也就是高訊噪
比)的原始影像。影像處理的目的是設法從影像中提取有用的資訊,並非用來彌補
粗劣的拍攝過程。希望讀者們在學習威力強大的數位影像處理時,仍要持續充實基
本的天文攝影功夫。
2-2 動態範圍的調整
每幅影像都有其色彩深度(請參考 1-1 節),大部份的情況下,照片或底片經掃
描後,影像的動態範圍-最亮與最暗像元的亮度差,常小於該影像的色彩深度,使
得色彩深度被浪費了。以 8 bit 灰階影像為例,其色彩深度為 256 ,而某幅掃描產生
的影像,其像元亮度可能只從 50 到 180 ,動態範圍只佔了色彩深度的一半。在視覺
上,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