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2 绪论--院外急救.ppt
一.现场评估 ㈠现场观察,保证安全 快速评估造成伤病的原因, 及时排除现场险情。 (二)病情评估 快速评估危重病情,内容: 意识Response 气道Airway 呼吸Breathing(一看二听三感觉) 循环Circulation(脉搏判断血压) 二、现场救护 (一)紧急呼救 电话呼救 如果现场目击者仅1人??? 2人??? 内容: 二. 现场救护 ㈠体位 1.无意识、无呼吸、无心跳者???体位。 ⒉神志不清,但有呼吸和循环功能者???体位。 ⒊意识、呼吸、心跳均存在者,应???体位。 (三)院前急救伤员分检 ⒈询问病史 主诉 既往史 患者身上的相关健康资料 2.体征观察 3.全身检查 CRASH PLAN (1)Cardiac (2)Respiratory (3)Abdomen (4)Spine (5)Head (6)Pelvis (7)Limb Arteries Nerves 检查是在不耽误抢救的基础上有重点进行。 ⒉分类 在实际工作中,以红、黄、绿、黑四种颜色表示病情 5.现场救护: 见13页 (1)维持呼吸功能 (2)维持循环功能 (3)对症救护 三.转运与途中监护 包括伤病员搬运和运输。 ㈠常用的转运工具与特点 ⒈担架 优点:舒适平稳; 缺点:速度慢,效率低。 2.徒手搬运(13章) 头位??? (二)转运工具 1.担架 2.汽车 优点:速度快; 缺点:颠簸大,病人反应重。 ⒊轮船、汽艇 1、危重病人不宜船运 2、晕船者服用乘晕灵 3、呕吐者头偏向一侧 4、病情观察 ⒋飞机 优点:速度快、效率高、平稳; 缺点:气压变化对病人影响严重。 (三)转运中的监护(P14) 1.按不同伤病情况和类型安置不同体位。 2.按“足前头后”的原则转送病人。 3.脊柱损伤者应以硬木板搬运。 4.救护车在拐弯、上下坡、停车调头中防止颠簸,以免病情加重,防止坠落。 5.空运中注意保温和加湿。 6.途中应加强生命支持性措施,如补液、吸氧、吸痰、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心肺复苏、深静脉穿刺等;同时,应保持各种管道在位、畅通。 7. 随时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和出血。 8. 作好抢救、观察、监护等医疗文件的记录,与接诊医院作好伤病员交接工作。 第三节 灾难救护 (一)突发灾难现场特点 深圳光明区灾难现场 (二)灾难救护原则及程序 保持镇静 求助原则 抢救伤员 原地抢救 快速转运 服从指挥 二、灾难院前救护 紧急呼救,搜索伤员并脱离危险区域 检伤分类:四类 现场急救 转运 谢谢! * 我国的院前急救机构有多种组织形式,既有独立的现代化的急救中心或院前医疗救护站,也有由现有医院承担的急救中心。主要可分为以下五种模式。 1.“北京市急救中心”型模式:独立自主,有钱任性 有独立的急救中心。以具有现代化水平和专业配套设施的独立型的北京市急救中心为代表,实行院前-急诊科-ICU急救一条龙的急诊医疗体系。急救反应时间是衡量急救医疗服务系统功效的重要指标。北京市急救中心在新建社区和近郊区扩建、兴建急救网点,努力达到急救半径3.5公里,急救反应时间5~10分钟。从而接近发达国家的急救反应时间4~7分钟的水平。 2.“上海医疗救护中心”型模式:无床位,只运输 不设床位,以院前急救为主要任务。以上海市的医疗救护中心为代表。医疗救护中心在市区和郊县都设有救护分站,院前急救系统拥有救护车队,组成急救运输网,市区急救半径为3~5公里,平均反应时间为10分钟。 3.“重庆急救中心”型模式:一家独大,医生随诊,院前院内结合 附属于一所综合性医院的院前急救,或由全市数所医院组成的急救医疗协助网。以重庆市为代表。该模式具有强大的急救中心,形成了院前急救、医疗监护运送、院内急救、ICU等完整的急救医疗功能。其特点是院前、院内急救有机结合,有效地提高了伤病员的抢救成功率。但医院的医护人员随车出诊存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浪费。 4.“广州急救指挥中心”型模式:分片出诊,统一调度 建立全市统一的急救通讯指挥中心,负责全市急救工作的总调度,其下以若干医院的急诊科为相对独立的急救单位,按医院专科性质和区片划分分片出诊。以广州市的急救通讯指挥中心为代表。 5.小城市的“三级急救网络”型模式 小城市的三级急救网络。I级急救点设在乡、镇卫生所,Ⅱ级急救站设在区卫生院,III级急救中心设在城市的综合性医院。但是,我国地域广阔,在偏远地区、农村尚无院前急救组织。 * ⒈救护启动 为国际上列为抢救危重病人“生命链”的第一步。 * 4.分流①轻度:经一般处理→暂住点或社区卫生院 ②中度:经对症紧急处理→就近有条件医院 ③重度:经现场抢救→生命体征稳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