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程:地理学导论
第二章 天文学 第二章 天文学 2.1.1 人类宇宙观的演化 2.1.2 宇宙观测与大爆炸宇宙学的发展 2.1.3 星系的起源和演化 2.1.4 恒星的演化 2.1.5 了解太阳系的起源 2.1.1 人类宇宙观的演化 2.1.1.1 日心说及其天文观测依据 2.1.1.2 银河系的发现及太阳系在其中的位置 2.1.1.3 从星云到河外星系 2.1.1.4 大爆炸宇宙模型的提出及其理论预言 B. 托勒密地心学说 托勒密(Claudius Ptolemacus) 生于锡贝德(埃及的一个希腊化城市) 在公元127至151年间在亚历山大城生活和工作。 地心说整整统治欧洲达1000多年之久。 2.1.1.2 银河系的发现及太阳系在其中的位置哥白尼的宇宙理论——日心说 发现了真正的太阳系 银心: 这个区域主要由大量的恒星组成(约400亿颗)——主要是年龄在一百亿年以上的老年恒星。大量的观测证据表明,在银河的中心可能存在着一个4,000,000倍太阳质量的巨大黑洞。银盘: 主要由几条巨大的旋臂组成,每条旋臂中都有数百亿颗年轻的恒星,我们所在的太阳系位于人马座旋臂和英仙座旋臂之间的猎户座旋臂上。 秒差距 (量度宇宙的距离单位) 秒差距量度宇宙的距离单位,1 秒差距是周年视差为1″的恒星的距离。秒差距是周年视差的倒数。 秒差距的常见单位: 1秒差距=3.26光年—(pc)。 千秒差距(kiloparsec)—(Kpc)一个千秒差距等于3260光年 2.1.1.3 从星云到河外星系 严格说,星云应该是宇宙中的尘埃和气体,而不是一组恒星;本世纪初,云雾状天体也被称为星云。 星系是宇宙中的恒星集合体。 2.1.1.4 大爆炸宇宙模型的提出及其理论预言 大爆炸宇宙学是现代宇宙学中最有影响的一种学说,与其它宇宙模型相比,它能说明较多的观测事实。 它的主要观点是认为我们的宇宙曾有一段从热到冷的演化史。在这个时期里,宇宙体系并不是静止的,而是在不断地膨胀,使物质密度从密到稀地演化。这一从冷到热,从密到稀的过程如同一次规模很大的爆发。 2.1.2 宇宙观测与大爆炸宇宙学的发展 2.1.2.1 宇窗观测及其意义 2.1.2.2 大爆炸宇宙学面临的困难 2.1.2.3 暴胀宇宙的成就和困难 2.1.2.1 宇宙观测及其意义 现代宇宙学的最大特征是必须尊重观测到的客观事实,不能凭想象。而且必须能在理论物理学的基础上给予科学的说明。它涉及到恒星的起源和演化,星系的起源和演化,元素的起源和演化等多方面的基础理论问题。 人们最想知道的是:宇宙是什么样子呢?宇宙有多大?宇宙的结构如何?宇宙有没有诞生之日和终结之时? 2.1.2.2 大爆炸宇宙学面临的困难 均匀性问题:在目前的天文观测已达一百多亿光年的尺度上发现宇宙是均匀的,那么在这个尺度范围内的各部分间本应已进行过充分的相互作用才可能这样均匀,但根据广义相对论的推理,宇宙空间应是许多在因果上彼此不关联的区域。那么又是什么原因让宇宙如此均匀呢? 平性问题:宇宙的理论模型所描述的宇宙可以有三种可能情况:即开放的、封闭的和临界的。它们取决于宇宙的减速因子q0或者物质密度因子Ω0。很多观测事实表明q0十分接近1/2,或者说Ω0十分接近于1。可以有巨大取值范围的Ω0为什么恰好选择这个临界值? 奇点问题:大爆炸宇宙模型认为宇宙起源于时空奇点的爆炸。该理论本身不能解决这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又提出了大爆炸之前宇宙“爆胀”理论。 2.1.3 星系的起源和演化 2.1.3.1 星系形成时期及分类 2.1.3.2 银河系的年轮及其次系 2.1.3.3 剧烈变化的星系核 2.1.3.1 星系形成时期及分类 2.1.3.2 银河系的年轮及其次系 2.1.3.3 剧烈变化的星系核 表现为光变几乎都很强烈,几个月左右光变可达10倍之多。 赛福特星系有一个很亮的核。 类星体的谱线有很大的红移,它的光谱在很强的背景上,有几条强而宽的发射谱线。 星系核的亮度变化(谱线红移)说明星系的变化。 2.1.4 恒星的演化 2.1.4.1 恒星的形成 2.1.4.2 恒星分类 2.1.4.3 揭示恒星一生经历的秘密一一赫罗图 2.1.4.4 恒星演化的结局 2.1.4.1 恒星的形成 根据弥漫说的理论,恒星形成可分为两个阶段,开始时先由极其稀薄的物质凝聚成星云并进一步收缩成原恒星,然后原恒星才发展成为恒星。 星云?→?原恒星 ?→ 恒星?→ (归宿)星云 星云:星际空间普遍存在极稀薄的物质,由于分布不均匀而往往分裂成团块,并向中心凝聚,成为弥漫星云。 原恒星:一般把处于慢收缩阶段的天体称为原恒星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