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探究.doc

关于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探究.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关于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探究

关于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探究摘要: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准确披露是资本市场有效运行的基础,是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基石。当前。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事件屡禁不止,引发了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诚信危机。本文主要分析了针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在质量、制度体系等方面存在问题及成因,并提出了解决上市公司虚假信息披露的对策 关键词:上市公司 会计信息 虚假信息 披露 一、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一)目前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在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 1、信息披露的虚假性。这是目前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中最严重、危害最大的一个问题。其主要表现有:(1)募集资金使用情况披露不实。某些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利用其绝对控股地位,在不征求其他股东意见的基础上,随意改变募集资金的用途,而且不履行该事项的及时公告义务,任意侵犯中小股东的利益。于是,招股说明书中所谓的投资项目,就成了上市公司极好的“圈钱”工具。(2)虚增利润。这是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中最普遍、最严重,也是最“漂亮”的虚假。申请上市、配股资格及终止上市等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在对上市公司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的同时,也在客观上使上市公司产生了追逐账面利润、进行盈余操纵的动机,致使利润的“注水”现象十分严重。(3)披露内容虚假或具有误导性的信息。这种行为的动机通常较虚增利润更为复杂。为了上市、为了配股、为了收购成功等等,上市公司往往就进行各种的虚假陈述和信息误导。这种做法扰乱了市场,在使广大投资者蒙受巨大经济损失的同时,上市公司等则获得了他们期望的非法利益。  2、信息披露的非主动性。真实、完整并及时、主动地披露公司的信息(尤其是财务信息),这是上市公司的责任和义务。但是,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对信息披露总是抱着能少则少、能不披露就不披露的心态,而不是将其看作自己应该主动承担的一种义务和股东应该享有的一项权利。这种认识上的偏差,必然造成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非主动性的发生,进而信息披露中的随意性和滞后性就不可避免,严重地影响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质量。 3、上市公司违规披露会计信息的成因。(1)利益驱动。首先,是上市的诱惑。在银行业被大量的呆账、坏账“套牢”而对向企业放贷心存顾忌的时候,证券市场就为处于严重“缺血”状态下的企业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融资空间和渠道。从深圳和上海两地证交所披露的有关资料来看,在信息披露违规的上市公司中,有不少的公司基于包装上市的目的,或者利用各种手段虚增利润,或者制造虚假证明文件,或者进行虚假陈述,在其招股说明书中发布不实信息,以此获得上市资格。其次是配股的吸引。上市公司对资金的需要是持续不断的,为了获得配股资格以满足其持续的资金需求,上市公司往往就粉饰会计数据,进而披露虚假的会计信息。(2)监督约束不力。主要表现在职业审计监督的有效性不足、会计准则的约束力软化、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不规范、证券监管部门的惩处不力方面。 (二)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在制度体系方面存在的问题 1、信息披露制度欠合理。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制度,一般包括初次披露制度和持续披露制度。在各国的《证券法》中,通行的做法是将关于初次披露和持续披露的规定分别列入专门规定证券发行与证券交易的章节中。然而,我国的《证券法》却将两种性质不同的信息披露行为加以了混同规定。严格地说,这种立法框架是欠科学的,容易使人模糊两种披露的具体要求和完整内容,影响上市公司信息的充分披露。 2、违法披露的法律责任规定欠完整。违法披露的法律责任是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内容,其目的是使违规者受到严厉的处罚,使利益受损者得到合理的赔偿,以此维护证券市场的公平与公正。概括起来,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法律责任主要有三种:行政责任、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但是我国在这一方面的规定还存在一定的欠缺,如:招股说明书的披露,体现了投资者与上市公司之间的契约关系;而定期报告和临时公告的披露,并不体现上市公司与投资者之间具有契约或合同关系。从这一角度讲,我国的有关证券法规在界定法律责任的归属时,应针对不同的人、不同的注意标准而规定不同的举证责任、抗辩事项和损害赔偿范围。但是,目前我国的有关证券法规在这一方面并未做出明确、细化的规定,也没有区分不同性质的信息披露,上市公司应负怎样的法律责任。 3、信息披露的标准(即重要性标准)不科学。从我国的信息披露制度体系来看,对信息重要性的判断采取的是一种“二元标准”,即对招股说明书和定期报告适用“投资者决策标准”,而对临时报告适用“股价敏感标准”。这虽是当今世界对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监管的普遍认识,但从理论上讲,投资者决策标准的内涵远比股价敏感标准的内涵要丰富。证券价格,只是投资者做出理性投资决策所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却非推一的因素,而其它诸如发行证券的公司的未来前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