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探究.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探究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探究毒豆芽、毒花椒、毒生姜、毒血旺、瘦肉精、牛肉膏、染色馒头、染色黑米……网上有戏言说,我国人民已经百毒不侵。农产品安全几成空头口号。然我们还是要竭力呼吁申诉食品安全,构画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乏力的农产品追溯体系 我国并非没有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追溯体系,而是数年前就开始有所应用,并拥有了一系列规范制度。但是其产生的效果微弱。 2004年,我国开始开发应用食品安全追溯系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的要求和国家即将施行的食品法的精神,指派山东省标准化研究院于2004年6月承担的中国物品编码中心“条码推进工程”中“EAN/UCC编码体系在蔬菜安全可追溯性信息系统的应用研究及示范工程”项目。 此后几年,食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的应用开始扩散。2007年7月,山东省标准化研究院联合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海洋与渔业厅、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科技厅等各厅局政府机构,成立了食品安全追溯国家标准草案起草工作组。2008年7月,农业部在北京举行了“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建设项目”签约仪式,农业部农垦局与15个省级主管部门及23家企业签订了“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建设项目”合同。同年7月底,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正式批准全国食品安全管理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下的食品追溯技术分技术委员会成立。 2010年成都市食品药品监督局推进食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的建设。在实现生猪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的基础上,逐步将产品延伸到其他畜肉、禽肉、蔬菜、水果等重点食品上。商务部去年也在建设肉莱的产品追溯体系,已在上海、无锡、青岛、宁波等10个大中城市中试点。 众多的规范制度也在制定和出台中,如《食品可追溯性通用规范》、《食品追溯信息编码与标识规范》、《农产品追溯要求水产品》、《农产品追溯要求果蔬》、《农产品追溯要求蜂蜜》、《农产品追溯要求茶叶》、《猪肉可追溯体系基本要求》、《农产品追溯要求乳制品》、《农产品追溯信息系统设计指南》、《肉与肉制品的射频识别(RFID)追溯技术要求》等等。 然而这许多的规范制度和监控建设并没有挡住近来大规模曝光的有毒食品。 目前来看,在食品安全领域,追溯系统的推广动力主要以农业部、商务部等相关政府项目和少量成规模的食品企业为主。比如农业部的“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建设项目”和商务部的“放心肉服务体系建设项目”,三元集团北京金星鸭业中心的北京鸭鲜冻产品的全程质量可追溯系统。而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粮食总产量为54641万吨,肉类总产量7925万吨。其中能够追溯的农产品份额微不足道。 可追溯的农产品本就量小,而在大多数农产品的追溯中,还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即追溯链条不完整。建立全链条的追溯系统,要涉及到种植养殖基地、原材料生产企业、产品生产企业、产品二次加工企业、物流运输企业、销售终端等多个环节,某一个环节或者某一家企业建立追溯系统比较容易,但是整个供应链都要建设则难度很大,一个环节出问题,将使整个链条断开。最近出现的双汇瘦肉精就是如此,企业对自己的生产和销售环节能够控制和追溯,但对于上游却无能为力。 缘何乏力?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为何没有发挥出真正的效用?据资深业内人士分析,这主要是由于以下障碍造成的。首先是我国食品尤其是农产品的生产比较分散,大部分产量由分散的农户提供,生产种植的集约化程度不高,标准化水平低;其次,流通方式还比较落后,传统的流通渠道如批发市场、集贸市场还占有相当比例,出现质量问题难以追踪到责任法人,现代流通渠道如连锁超市还不够普及;第三,相关法律体系和标准体系不够健全,滞后于现实发展,第四,食品与农产品安全的监管体制不够统一;第五,在没有政府强制要求下,企业缺乏追溯系统前期投入的动力。 从农产品供应链来具体分析,首先,上游的广大散小种植农户一直都无法有效组织起来,难以追溯到户,而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产品种植企业,即使有实力也没有动力去追溯。某大型水果企业负责人向本刊记者透露,以他们的经营规模和实力购买农药残留等相关检测设备并进行检测不成问题,但他们一直没有去做,原因在于首先自己种植的水果,其种植过程、用药份量都在掌握之中,一般不会出现问题,容易出现问题的水果来自于从农户那里收购来的。但是作为水果企业,收获期通常很短,只有一两个月。在收获期,收购、储存、运输、销售等来不及,哪有功夫和精力挨个检测每个农户的产品。再者,政府确实没有这方面强制的要求,也没有相关部门的严格查验,企业也懒得为自己增加成本。 在中游,批发市场一直在尝试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追溯,不过收效甚微。 批发市场里眼观鼻闻口尝手摸的传统的质量判断方式已不足以判定农产品的真实质量,必须用科学的手段和科学的工具来鉴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