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北方温室人工补光光源特性及优化配置探究.doc

北方温室人工补光光源特性及优化配置探究.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北方温室人工补光光源特性及优化配置探究

北方温室人工补光光源特性及优化配置探究摘要:人工补光是提高温室生产水平的一项新技术,对温室产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通过大量的市场调查和资料查询,分析了各种人工光源的特性,综合使用寿命、光利用率、生产成本等因素,制定了人工光源优化配置方案,为温室人工补光技术的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光源;人工补光 中图分类号: S62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1-0033-2 光照是作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必备要素之一,光照条件的好坏直接影响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也决定了设施农业产出的高低、收益的好坏。在温室设施内的光照度不仅与地理纬度、季节和天气状况因素有关,还与温室结构、管理措施及材料的透光性能等密切相关。由于温室覆盖材料、灰尘以及结构遮光等因素的影响,温室内的光照状况要比露地差得多,一般仅为露地的30%-70%。 近年来,温室栽培在我国迅速发展,已成为经济型农业的重要产业。温室人工补光技术的应用,对于推动温室产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荷兰和以色列等设施农业发达的国家,已经在大面积推广和使用补光技术。使用这一新技术可使茄果类作物成熟期提前7-10天,产量增加20%-30%。作物生长更加茁壮,增强了免疫和抗病能力,减少了农药的用量,且品质优良,瓜果着色好,大小均匀,畸形果少,含糖量提高,维生素增加。尤其对育苗有特殊的效果,可使幼苗生长健状,根系发达,茎秆粗实,叶片肥厚,植株健壮,在恶劣条件下不易徒长等。 我国人工补光的开发应用较晚,目前应用的也不是很普及,这主要和我国农业整体发展水平有关,在设施农业较发达的山东和辽宁等地,如果遇到连续阴雨天气和冬季日照短的情况,会导致幼苗徒长、植物生长缓慢、病虫害加重、产量和品质下降等诸多因光照不足造成的危害。但由于多数生产者过多关注温度、水分、养分、品种、农药对植物的影响,很少注意光照的调节,更谈不上人工补光。人工补光技术一直没有大面积推广,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人工补光光源一次性投入较高,使用寿命短,光利用率不高,而且消耗电能增加生产成本等有关。 1 人工补光光源补光效果的判断依据 人工补光的效果除取决于光照强度外,还取决于补光光源的生理辐射特性。所谓生理辐射是指在辐射光谱中,能被植物叶片吸收光能而进行光合作用的那部分辐射。不同的补光光源,其生理辐射特性不同。 在光源的可见光光谱(380-760nm)中,植物吸收的光能约占生理辐射光能的60-65%。其中,主要是波长为610-720nm的红、橙光辐射,在这一波段,植物吸收的光能约占生理辐射光能的55%左右,达到最高。红、橙光的光合作用最强,光谱活性也最大,作物栽培过程中如果用富含红、橙光的光源进行人工补光,在适宜的光照时数下,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使作物早熟,较早开花、结实。采用红、橙光的光源进行人工补光还可以增加植物体内干物质的积累,促使鳞茎、块根、叶球以及其他植物器官的形成。其次是波长为400-510nm的蓝、紫光辐射,植物吸收的光能约占生理辐射光能的8%左右。蓝、紫光的生理作用比较特殊,主要会影响植物的化学成分,对植物的内源激素影响较大。与红、橙光辐射可以促进作物早熟的作用相反,用富于蓝、紫光的光源进行人工补光,可延迟植物开花,使以获取营养器官为目的的植物充分生长,因而适合在叶菜类作物栽培中使用。而植物对波长为510-610nm的黄、绿光辐射,吸收的光能很少,人工补光光源的光谱中应尽量减少此波段光辐射所占的比例,以提高光源的补光效率。 2 人工补光光源分类及特性 由于受我国农民消费水平的限制,过高的生产投入会限制人工补光措施的应用,因此用于温室人工补光的光源,除了必须具备大部分作物尤其是设施内栽培的物种必须的光谱成分和能够提供保证作物生长的光照强度外,还应该具有成本投入低、补光寿命长、使用方便的特点。目前,在温室生产中普遍应用的人工补光光源根据其使用及性能,大致可分为三类:普通光源、新型光源、LED光源。 2.1 普通光源 普通光源中最经常使用的有白炽灯和荧光灯。 在所有用电的照明灯具中,白炽灯的效率是最低的,它所消耗的电能只有12-18%可转化为光能,而其余部分都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红外辐射占据了白炽灯辐射光谱的绝大部分,红外辐射的能量可达总能量的80-90%,而对植物生长促进作用明显的红、橙光部分约占总辐射的10-20%(见表1),蓝、紫光部分所占比例很少,几乎不含紫外线。也就是说,白炽灯的生理辐射量很少,能被植物吸收进行光合作用的光能更少,仅占全部辐射光能的10%左右。而白炽灯所辐射的大量红外线转化为热能,会使温室内的温度和植物的体温升高。 在用于人工补光的普通光源中,除了白炽灯之外,还有荧光灯,现在西方一些国家已经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