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原察秦人终始 考见兴坏之端.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原察秦人终始 考见兴坏之端

原察秦人终始 考见兴坏之端摘 要: 司马迁原察终始,把秦人兴盛和衰败的原因都归结于居于戎狄和华夏之间的秦人早期社会活动中形成的文化心理,即重科学技术,重人的主观能动性,与时偕变的意识形态观念。表现了一个历史学家的远见卓识。 关键词: 秦文化; 重术变道; 法制异化 中图分类号: G12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9-8631(2010)04-0078-02 秦国的迅速崛起和二世而亡都堪称历史上的一个奇迹,自然也成为汉代学者热议的一个话题。早在西汉初期,汉高祖刘邦就命陆贾著书,回答“秦所以失天下,吾所以得之者何”的问题。当时“学者牵于所闻,见秦在帝位日浅”,“因举而笑之”。[1]686而司马迁则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原察终始,考见兴坏之端,由秦国的灭亡一直上溯到秦人的发迹,从文化的角度,对秦人的行为进行考察,给后人,特别是当今三秦大地的人们留下了一份宝贵的精神启示录。 司马迁考见秦王朝“兴坏之端”,当包括紧密相连的三个问题:秦人作为一个后发国家,为什么能最终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如此强大的秦帝国为什么会二世而亡?秦人的勃兴和迅速灭亡之间到底有无联系?本文主要依据《史记》之中的材料,考察司马迁在这些问题上的观点。 一、重术变道的文化优势 和春秋时期其它诸侯相比,秦属于后发国家,直到平王东迁时,才被封为诸侯,仅仅在名分上有了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但秦在成为诸侯国之后,依靠周王室留下的政治资源,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四面扩张,成霸业,称王号,最终成为中华帝制的创立者。秦人为什么在周王朝逐步衰微的过程而逐步强大呢?前贤早就指出,研究一个部族的兴起,最重要的就是研究它的心理动力。具体地说,就是要研究他的行为选择及其支撑着这种行为的文化心理。 赢秦先民和华夏族群是有区别的,他们因为辅佐纣王被西周政权惩罚性的从东夷迁往西戎,居住在戎狄和华夏之间,没有自己合法的封地,是凭着自己过人的技术在恶劣的人际关系和自然环境中顽强的生存下来的,其文化基因是戎狄生产活动中的实用技术,正如商鞅所说的“始秦戎狄之教”。秦人在文化创造上,最先放在突出位置的,不是区分人伦关系,而是技术训练――水利工程、养马和御车,直到商鞅变法时期,秦人仍然男女混居,这应当是戎狄文化的特点。在当今的游牧民族中,仍然有崇拜骑马、御车能手的风气就是证明。秦人祖先不但从事的都是技术性职业,而且还要把技术训练到出类拔萃的程度。大费就是舜帝时期的水利专家,柏翳帮舜帝“调训鸟兽,鸟兽多驯服”。西周时期,“造父为?王御”,“一日千里以救乱”。秦人一旦从事某项技术活动,就要把这项技术习练到极致,秦人注重科学技术和工程建设的传统,一直延续到秦王政执政时期,在六国鏖战,军事活动成为关乎生死存亡的头等大事的时候,秦王还忙里偷闲,兴修郑国渠。秦始皇建立统一的大秦帝国以后,修建长城、宫殿、陵墓等,极大地提升了建筑、铸造和制陶业的工艺水平。张芬田把秦始皇称为“前无古人的工程皇帝”是有道理的。[2]487在秦始皇焚书坑儒时,凡科学技术一类的书都得到了保存,秦人对科学技术的重视可见一斑。如果说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人文文化的第一个繁盛期的话,那么秦朝无疑是我国历史上技术文化的第一个繁盛期。秦人所以得天下,除了秦人立国以来直至秦始皇历代君王政治素质高以外,重视技术,发展生产,用当时最先进的技术装备军队,应当是一个重要的原因。这不但使他们获得了政治经济利益,而且也造就了他们一种坚忍不拔,勇于竞争,誓为天下雄的精神。秦人立国之初,国小地寡,处于戎狄的包围之中。比秦国政治军事力量强大得多的周天子选择了迁徙,而秦国选择了斗争。正如孔子所总结的“秦,国虽小,其志大……虽王可也,其霸小矣”。 在人文文化方面,秦人最突出的的特点是“时变”,即根据不断变化了的形势,选择自己的统治思想,根据统治的需要选择人文文化。秦人绝不恪守某一家的的思想,从一而终。这样就使秦国保持了一种生生不息的思想活力。从信仰上说,秦襄公祭白帝,秦宣公祭青帝,秦灵公祭黄帝和炎帝。从思想文化上说,秦人认同华夏文化,这是他们不同于其他戎狄而最终成为华夏大家庭一员,成为“始皇帝”的原因。华夏人以创造了最先进的礼乐文化而自信的,“尊王攘夷”是根深蒂固的观念,任何一个部落或民族,如果不认同华夏文化而欲统治华夏族群都是不可能的。根据《史记》的记载,赢姓族群自称他们的始祖母是“颛顼之苗裔”,这就把他们的血统划归为炎黄子孙。这个族群是否真的属黄帝血统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的文化认同。在这个文化认同的影响下,他们自觉地臣服于五帝三王,接受夏族夏文化、商族商文化和周族周文化。在秦襄公立国以前,有戎狄对华夏族群的袭扰,有商族对夏族、周族对商族建立的全国政权的颠覆,但秦族从来都一心一意的辅佐夏商周历代君王。值得注意的是,秦人在秦穆公之后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