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口腔正畸患者心理特点观察及护理干预
口腔正畸患者心理特点观察及护理干预【摘要】目的:通过对就诊正畸患者心理特点观察分析,针对不同的心理特点, 找到相应适合的护理对策,使患者全力配合完成正畸治疗。方法:将患者分未成年和成年人两类,并配合针对性的护理完成正畸治疗。结果:患者心理特征在口腔正畸治疗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结论:充分了解正畸患者的就诊心态,加强对患者心理护理对治疗效果起到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正畸;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4-0264-0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爱美需求越来越多,自我形象完美程度的不断追求。口腔正畸也已被很多人接受和重视。矫治牙齿是一项长期的治疗护理过程,除了大量的日常护理工作,其中患者的心理在整个正畸治疗过程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所以正确分析患者的心理特征,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显得非常重要。国内外学者已经在如何运用医学心理学知识,来提高正畸治疗疗效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心理专业常用的方法有[1]:心理分析治疗、行为治疗、疏导治疗、合理情绪治疗、森田疗法等。这就要求正畸护理要科学、准确地掌握病人的心理变化、求治动机,有针对性地通过交流沟通进行心理治疗,使他们在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下接受正畸。这对融洽医患关系,缩短疗程,早日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1 正畸患者心理特征分析
1.1 未成年人正畸患者心理特点
1.1.1 恐惧心理:恐惧心理的原因很多。医院的大环境;诊疗时的疼痛;口腔正畸科特殊设备所发出的声音;难闻的药味;见到别的孩子在就诊时哭闹等。
1.1.2 依赖心理:现在的孩子都是家庭的宝贝,对家长(尤其是母亲)的依赖程度都很高。主要表现为认生,不愿和家长分开。故让家长在儿童身边有利儿童配合完成正畸过程诊疗。但对于过分溺爱孩子,表现出比孩子更紧张的家长还是请到诊室外面的比较好。
1.1.3 情绪稳定时间短,自控能力差:儿童在治疗时一旦出现疼痛,就会出现强烈的爆发性的反应,这就要求我们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以防止意外的发生。
1.2 成年人正畸患者心理特点
1.2.1 合理要求型:该类型的患者一般文化程度较高,心理发育比较成熟,对口腔正畸知识有一定的了解。颌面部畸形不十分严重,多数仅为牙齿的排列不齐,能较理性的对待社会、家庭对其容貌的评价,心态比较乐观。对矫治目标也比较合理、明确。对正畸治疗的各项医嘱能够理解并较好的贯彻执行,并能及时主动的与正畸医师护士沟通。
1.2.2 焦虑多疑型:该类型的患者临床上多见于28~35岁的成年患者,女性偏多,这可能与女性事无巨细的心理特点有关。这类患者往往对口腔正畸知识不甚了解,并伴有一定的颌面部畸形。多见于较严重的牙列不齐、上颌前突、反颌等患者。畸形的存在常常让他们受到社会的嘲笑和挖苦,从而降低了他们的自信心并导致心理障碍。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常表现为焦虑、不安、多疑、对他人缺乏信任感、心理压力大。常常表现为害怕拔牙或者担心拔牙后余留牙会松动及拔牙间隙不能关闭等,对矫治结果没有十分明确的目标,并且对矫治时产生的一些疼痛和不适的耐受性较合理要求型差。对疗程所需的时间、是否疼痛、矫治费用、效果、风险往往是反复咨询。该类型的患者往往不能完全理解医生的意图,配合也不够默契,常需要医生的提醒与督促[2]。
1.2.3 要求过高型:该类型的患者往往性格偏执,或者曾经因为容貌的原因经历过就业或择偶的失败。心理上常常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在人群中有明显的自卑感、性格相对孤僻,怕人讥笑,承受着无形的思想上的压力。因而对人们的言谈议论或是审视观察的目光异常敏感。该类患者的求治心情十分迫切,把正畸看作是最后改变形象的办法来对付社会压力,期望治疗结果能更早的改变其社会生活状况,因此他们对正畸治疗报有很高的期望值。往往对治疗的目的有片面认识,过分强调自己的审美偏好,完全忽略功能的改善,甚至拿出某明星的照片作为其正畸治疗后要求达到的效果图。此种类型的部分患者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对牙齿畸形的担心远远超过问题的实际严重性,要求矫治器不要引人注目,戴用舒适,不能影响发音。在治疗中极易产生急躁情绪,甚至采取“转移”的这种心理防卫手段,将自己生活中的挫折、矫治中的疼痛都归咎于正畸护理不当,造成医患关系的紧张。
2 护理对策
2.1 未成年人正畸患者护理对策
2.1.1 主动、热情地接待患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他们讲解正畸治疗知识。最主要的是就诊时的疼痛,这就要求我们在治疗时应先易后难,尽量用无痛原则,减少不良刺激和治疗的时间。对第一次来就诊的患者,我们要尽量不用刺激性药物,并详细说明正畸过程,降低恐惧心理对就诊的影响。
2.1.2 初戴矫治器1-3月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