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摘要:创新人才的培养,有赖于教师的创新教学。创新教学的目的是实现学生认知的发展,核,心是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本质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千方百计创设富有创新思维的情境、氛围、环节、方法、过程,激发学生创新勇气,发展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关键词:阅读教学;培养;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631(2010)02-0162-02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如何使阅读教学成为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如何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主动积极思维,真正获得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我认为基本途径是教师必须大胆进行创新教学。
创新教学的目的是实现学生认知的发展,核心是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本质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小学语文教学的载体是图文式教材,它生动形象的语言、丰富多彩的内涵,具有独特优越性;小学语文教学对象是思想灵动、童言无忌的孩子,具有独特表现性。这两种独特性,为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阅读文本与引发学生创新能力提供了桥梁。结合自身的教学尝试略作探讨。
一、在情境中萌发意识
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巧设悬念、设计场景,以引起学生兴趣的一种有效方法。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只有让学生以一个探索者口发现者的身份投入思维的活动中,才能萌发创新意识。
我在教三年级《五彩池》一文是这样巧设悬念的(也是真实的)。开课时,我拿了一张去九寨沟的照片让大家看:
“同学们,老师去了四川的藏龙山上,可是没能看到书中描述的五彩池。”瞬间底下传来一片遗憾声。立刻有人问道“为什么?”“是呀?我也想请同学们研究研究,从书中帮我分析分析原因。”顿时全班同学都来了精神,非要帮老师搞个水落石出。
学完课文大家懂得了:五彩池颜色形成的原因是石笋反射了太阳的光。
这时一个同学恍然大悟:“老师去的时候或者下雨或者阴天。”一个说:“对,照片里老师还撑着伞呢。”另一个接着说:“书上第二个自然段开头是这样写的,那是个晴朗的日子”。
我舒心地笑了,顺势夸奖他们真会读书,观察真仔细,学生们都乐了。在这样轻松的情境中。学生自主萌发了探索兴趣,掌握了五彩池颜色形成的主要原因。
为了弥补前边的遗憾,我告诉大家,导游让我们等一等,等雷阵雨过去后,大家再照像。我接着又拿出第二张――我在五彩池边上的照片让大家看,大家为我鼓掌,并与我一起分享快乐。
二、在质疑中激起涟漪
在阅读教学中需要质疑,否则,思维风平浪静,毫无跌宕,怎能灵动?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但要善于疑。质疑作为引发学生思维活动的有效刺激,合理使用,才能激起涟漪。
在教一年级《一粒种子》时,我问:“谁知道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学生纷纷举手说:“种子发芽需要阳光、需要水分、需要空气。”还有的说:“它需要温度,还需要土壤。”这时一个同学提出:“无土栽培不需要土壤,还有我们吃的豆芽也不需要土壤。”另一个同学受到启发补充说:“我看见奶奶把大蒜放在水里也能发芽。”紧接着一名同学问:“我们家的大蒜没放在水里也发芽了。这是为什么?”马上就有一个同学告诉他:“因为空气中含有水分。”呵,我心里赞叹道:真是一群小精灵。
接着我又问:“看看图中蚯蚓在帮种子做什么?”许多孩子说:“它在帮种子松土。”这时一个男孩子站起来肯定地说:“它不仅帮种子松土,还给种子施肥,因为蚯蚓的分泌物是很好的肥料。”另一个抢着说:“蚯蚓有2500多种,有的还可以人中药。”呵,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一个问题出来,掀起了一朵朵浪花,激起了一片片涟漪。
三、在碰撞中进发火花
有了矛盾,就会发生碰撞,有了比较,就会形成鉴别。碰撞、比较是逐步认清事物本质的训练过程,是创新思维的重要形式。
刚刚进人课改,我在教一年级《问银河》时,文中“你那里有没有长胡子的小虾?有没有穿硬壳衣服的田螺?”这句话中,文本作者的原意是让读“zhang”(因为“长”“穿”上下旬对应是动词),而“长”是多音字,教学中引发了学生的争议。对小学生无法去讲什么是动词,按学生的理解①“长zhang瑚子的小虾”对的,②“长chang胡子的小虾”也对,并且认为这是课堂中一个新”的生成点。于是,我对学生善于动脑创新的精神,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课堂是平静下来了,但我的心并没有平静下来。
虽然课程改革我们倡导学生多向思维。答案可以不统一,但我还是认为,教材作为一个范本,应该更加严谨,更加准确,尽量不要引起读者的歧义。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后WTO时代我国零售业发展策略探究.doc
- 后哥本哈根时代我国面临气候变化新形势.doc
- 后奥运时代本土运动品牌精神回归.doc
- 后工业社会发展趋势下景观再生设计探究.doc
- 后张有粘结预应力技术在高层建筑框架梁施工中应用.doc
- 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工程概述及施工技术.doc
- 后张预应力混凝土水池类结构设计.doc
- 后浇带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应用.doc
- 名企会聚激发区域价值品质空间引领高尚生活.doc
- 吐谷浑王国在柴达木兴衰.doc
- 师缘主题课件最新完整版本.pptx
- 基于偏好MOEA_D算法的气发动机多目标优化标定研究.pdf
- 师范技能课件比赛一等奖最新完整版本.pptx
- 师范生初中美术说课课件最新完整版本.pptx
- 师范技能课件图片素材库最新完整版本.pptx
- Unit 2 Making a Difference Understanding ideas The Well that changed the world 教学设计-高中英语外研版(2019)必修第三册.docx
- 师范生技能大赛PPT课件语文最新完整版本.pptx
- 基于扭矩的双燃料发动机控制策略研究.pdf
- 1.2.1 等差数列的概念及其通项公式(教学设计)高二数学(北师大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二册).docx
- 师范文化课件最新完整版本.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