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城市风格――决定国民文明品质、文明潜力.doc

城市风格――决定国民文明品质、文明潜力.doc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城市风格――决定国民文明品质、文明潜力

城市风格――决定国民文明品质、文明潜力修改稿日期:2006-12-21 作者简介:张幼宇(1964-),男(汉族),北京市人。 中图分类号:TU-0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07)02-0031-06 在2005年的地球,中国的落后不仅是军事、经济的实体,还有心灵的文化。 发展确是硬道理。可让人遗撼的是:今日中国人,只记住了“落后便要挨打”!尚未意识到一切一切的根本是在“国家文化”,导致国内发展的前期存在各样的偏差,以致中央政府要不断强调“宏观调控”的重要意义!而且,因400年之久的战略性落后损伤了民族自信,中国社会文化中一直潜存着无所适从、盲目跟进的心理现象,最大实证,即是中国土地上的城市建筑……,中国建筑大师张开济对时下中国流行的盲目国际化建筑风格的评价是:“标新立异、矫揉造作、哗众取宠、华而不实”。 讲的好,强烈的言语刺激总是益于猛醒、益于觉悟……! 韩国建筑师批评中国说:“关于建筑传统的主题常常被提出来,但没有具体的提案,……无意识地追随世界建筑潮流,依赖西方建筑师的思想,只能做到形态的模仿,却忘记了自己内在的精神。……很多中国青年建筑师,就像30多年前的日本或10多年前的韩国青年建筑师,只把眼睛转向西方。” 公平地说,中国各方面的文化风气、现状,只是发展中一种正常、整体的自然现象!各方面换了谁,都没有三头六臂,也都是要一步一步地前进。所以,国人需要的是合心合力找到“地球人建筑”的根本――“科学”,而不是去具体地互相指责,更不必自伤性地陷入“西方、东方”的尊严痛苦中。 1 东西方建筑的战略影响 对比东西方的建筑风格、气节,会发现:各自所蕴涵的差异有别的“文明养分”――预先决定了西方发展将后来居上。 1.1西方石质建筑居多,费时费工,可长久保存,拥有一份相对东方木质建筑及其雕琢的更顽强的创造、开拓魄力!会潜在地引导西方民心的走向……。东方城市中也有石质建筑,但在民风培养、格调丰富上弱于西方,东方更多的是农业田园传统的和平气息!五行中以“木”为主,木质建筑的气息柔和,在宏伟的开拓性气节表现上弱于石质建筑,随岁月的流逝易显出衰气、更易毁于火,总之,中国古代城市建筑所散发出的气息,在心胸力度、进取性格的塑造上弱于西方。所以,今日中国人的体育优势也多在轻柔的“小球”方面,但温和的民风、性格也是中华文明的优势!避免了西方人那样过度的攻击性历史……。 1.2由于地球地理、方位的影响有别,西方城市建筑上更多运用了“圆形”图案,现代科学证明:“圆形”具有聚能聚波的作用(中国风水学“山环水抱”的理论根基也在于此),使建筑蕴涵圆润、圆融的气息,使城市中汇聚丰富的“营养波”,进而同化城市中的人脑,缓慢、无形地提升了科技与文明品级!中国唐代著名道士、医药学家孙思邈说:“仁者静,地之象,故欲方;智者动,天之象,故欲圆”。唐代中叶的大谋略家李泌说:“方若知义、圆若用智”。这都是对“圆形”作用的印证。“圆”主动,“方”主静,圆形风格是对西方民主自由意识、海陆活动力(或说侵略力)的一种辅助性培养,圆形风格有益于增进大脑灵活的创新力、培养西方议会民主的团结包容与圆融精神!现代实用心理学的一个共识是:圆形、椭圆形的会议桌相比长方形会议桌有助于减少谈判性的对峙气氛与布局,更便于达成共识、启发创意和发挥团队精神,有利于无障碍交流及营造平等、向心的氛围。中国古代文化一直是“以圆法天、以方法地”!道教经典《道藏》:“天道日圆,地道日方。方者主幽,圆者主明。……阳施阴化。”“一阴一阳之谓道!”城市建筑在物理能量波上是“形、气”相生,圆有圆气,方有方气,孤阴不生,孤阳不长,阴阳和合,世界才生机勃勃、丰富多彩!若方圆失度,则城市气运走偏,阴阳不调和,智慧不足,难以“天人合一”,文明前景上将弱居于偏途。中国历史上,封建集权性的久远也是因为“方形”为主的静态城市建筑风格中缺少足够多的“圆形”调节,抑制了民族的活力、动感、刚性,是中国民风温和、柔顺的原因之一;“方形”的静态民风有助于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生硬的千年文明政策的产生,也是今日各国对比中华人之间不易团结、更多内争的文化原因,更易产生腐败……因为“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但是,建筑的“科学性”上,西方从未曾完美过,东方也绝非一无是处。西方偏重微观建筑的风格力度与“圆形”图案的运用,东方则强调宏观地理环境中“山环水抱”的“圆形”效益营造,东方的眼光更远……,重视地理大环境所拥有的“聚能聚波”的养生作用!中国古代称“择地术”,后改称“风水学”――是人们对居住环境进行选择、处理的一种学问,一种有关环境与人的学问,是生理直觉、实践经验的积淀。这是西方所不及之处――最近30年里中国风水学才刚刚在西方得到研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