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填充型烤烟上部烟叶采收方式探究
填充型烤烟上部烟叶采收方式探究摘要:为了进一步提高产区上部叶成熟度,开发优质填充型烟叶,长春市烟草公司开展了上部叶不同采收方式研究。结果表明,在用500mg/kg的乙烯利处理2天采收烘烤,烤后烟叶外观质量最好,化学成分更符合填充型烟叶的要求,烟叶产值最高。
关键词:上部叶;乙烯利;填充型烟叶
中图分类号:S435.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11-0057-2
0 前言
上部烟叶对烤烟的总体产量和质量有很大影响。在生产上,上部烟叶烘烤后普遍出现含青、挂灰等杂色现象,上等烟比例较低[1]。有人认为,上部叶光合产物不足以维持茎和根系代谢,而且还会消耗烟叶以前积累的化合物,导致烟叶内化学成分比例失调,烟叶烘烤特性下降,烟叶成熟度不够,烘烤后青烟和浮青烟多[2-10]。
在东北烟区,烤烟上部烟叶成熟期经常处于相对低温干旱的环境,低温干旱造成上部叶内涵物质转化迟缓,而在外观上表现旱黄。另外,为了避开早霜的影响,上部叶采收时间过早,成熟度不够,烟叶烤后常出现不同程度的含青、挂灰现象。为了探讨促使东北烟区上部烟叶内涵物充分转化,提高上部烟叶烘烤质量和可用性,本研究采用5种采收方式对比,分析不同采收方式对东北烟区烤烟上部叶烘烤品质和质量的影响,旨在探索最佳的上部烟叶采收方式,为改善本产区上部烟叶的可用性和经济价值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
试验与2010年在吉林省柳河县现代烟草农业科技园区内进行,供试品种为吉烟9号,烤烟大田生产操作按《吉林省烤烟标准化生产技术规范》严格执行。
1.2 试验设计
1.2.1 试验共设5个处理:
T1:顶部6片叶常规采收(2次采收完)
T2:顶部6片叶一次采收
T3:喷洒乙烯利1天后顶部6片叶一次采收
T4:喷洒乙烯利2天后顶部6片叶一次采收
T5:喷洒乙烯利2天后顶部6片叶一次采收
常规采烤至每株剩6片烟叶时,选择生长一致的烟株,进行处理。其中,T1、T2按成熟采收标准采收,T3、T4、T5喷洒乙烯利的浓度为500mg/kg。烘烤方式按密集式烤房三段式烘烤工艺执行。
1.2.2 测定内容 测定烤后烟叶外观质量、物理特性和常规化学成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采收方式对烟叶外观质量的影响
由表1可知,不同采收方式下烘烤后烟叶在外观上表现不同,未使用乙烯利处理的烟叶烤后烟叶成熟度为尚熟―成熟,叶片结构为尚疏松―疏松,身份稍厚,使用乙烯利处理后的烟叶烤后成熟度较好,达到成熟要求,叶片结构也疏松,但在使用乙烯利处理3天后采收烤后烟叶在成熟度方面有表现过熟现象。同时,随着乙烯利作用时间的延长,烤后烟叶身份越来越薄。在其它方面差异不大。
表1 上部叶不同采收方式烘烤后烟叶外观质量比较
处理 颜色 成熟度 叶片结构 身份 油份 色度
T1 柠檬黄-橘黄 尚熟-成熟 尚疏松-疏松 稍厚 有 强
T2 橘黄 尚熟-成熟 尚疏松-疏松 稍厚 有 强-浓
T3 橘黄 成熟 疏松 稍厚 有 强-浓
T4 橘黄 成熟 疏松 中等-稍厚 有 强
T5 橘黄 成熟-过熟 疏松 中等 有 强
2.2 不同采收方式对烟叶化学成分的影响
通过表2我们发现,随着乙烯利作用时间的延长,烤后烟叶中总植物碱、总氮、淀粉、钾、氯、挥发性碱和醚提取物含量逐渐减少,而总糖、还原糖、和挥发性酸含量逐渐增加。乙烯利的使用有利于上部叶内涵物质的转化,含氮化合物逐渐分解转化,碳水化合物逐渐积累形成。
表2 上部叶不同采收方式烘烤后烟叶化学成分比较
处理 总植物碱(%) 总氮(%) 还原糖(%) 总糖(%) 钾
(%) 氯
(%) 淀粉(%) 挥发性酸(%) 挥发性碱(%) 醚提取物总量(%)
T1 2.51 1.81 28.94 29.12 2.19 0.25 7.72 0.094 0.199 3.87
T2 2.46 1.87 29.31 30.25 2.12 0.23 7.56 0.097 0.191 3.48
T3 2.41 1.79 30.15 31.61 2.03 0.19 7.19 0.102 0.187 3.12
T4 2.35 1.64 31.26 32.47 1.97 0.26 7.08 0.106 0.176 3.01
T5 2.16 1.53 31.74 33.11 1.86 0.29 6.97 0.103 0.172 2.93
2.3 不同采收方式对烟叶经济效益的影响
由表3可知,在使用乙烯利处理2天后采收烟叶烤后上等烟比例最高,为65.45%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