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及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及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任务,并作为”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主要目标,我们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提出有其历史必然性,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必将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要部分之一,直接制约着我国整体经济的发展。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 新农村建设提出的原因
“三农”问题没有得到较好的解决,城乡差距在进一步拉大。1978年我国城乡收入是2.6:1,随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的推行,农业发展很快,农民收入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城乡收入差距下降到1984年的1.8:1。从1985年开始,以市场为导向的改革全面推向城市,带来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但是农村的增长相对滞后,到1992年就又提高到2.6:1,并且城乡收入差距继续在扩大,到2004年年底城乡差距已经达到5.2:1。2004年全国农村市场县以下商品零售额占总零售额的30%多一点,70%的农民仅仅占了30%的市场份额,显然是不合理的,根据估算,国内的农业生产率仅仅相当于第二产业的1/8,第三产业的1/4,这也是农民收入低、农业发展滞后、农村地区落后、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大的主要原因之一。
农村地区获得的公共财政投入比重偏低,农村基础设施等方面发展落后。改革开放前,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的政策,使农业部门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牺牲了巨额资金;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农业用地被低水平估价而大量转为非农地,农民工又长年保持着极低的工资待遇,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国农业为工业化作出的牺牲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所没有的。随着改革开放的号角吹响,全国人民一起把目光投向了城市及沿海地区,国家的财政投资自然也跟着跑向了城市及沿海地区,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及西部地区获取的公共财政支会比较少,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等方面越来越落后,并且逐渐成为了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因素之一,如今农村地区的落后主要是在硬件上的落后表现在农村的交通、通讯、自来水、农田水利设施等,社会事业方面的落后主要表现在群众业余文化单调、基础教育薄弱、“看病难”等方面。
继续创造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途径。中国经济已经创造了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的神话,随着中央把经济发展目标由“经济效益”向“社会效益”转变,必须优化现有经济发展格局,拉动国民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是内需、外贸和投资,近些年在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引导下,投资和外贸的带动力越来越大,而内需却严重不足,主要表现在农民收入上不去而导致的农村市场的不断萎缩,当然和农村基础设施跟不上也有很重要的关系。在新形势下,增加2.4亿农户,近8亿农村人口的收入,释放农村市场的巨大购买力,是中国经济续写经济高速稳健发展神话的要求。
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和“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十六大报告中指出:“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根据十五大提出的到二0一0年、建党一百年和新中国成立一百年的发展目标,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邓小平在南巡讲话时说,要允许中国的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再带动其他人、其他地区实现“共同富裕”。随着经济的发展,城乡二元结构矛盾越来越突出,农村经济的落后直接制约了小康社会的全面实现和“共同富裕”的早日到来。鉴于我国农村人口众多的现实,即便是尽可能多地转移农村劳动力,促进城镇化发展,也仍将存在大量农村人口,到2020年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即使降到45%,仍会有近7亿农民;到2030年这个比例下降到30%,也还有5亿人生活在农村。所以农村是承载我国人口重要的空间区域,大力发展和建设农村,让在这个区域生存的农民富裕起来是社会安全的根本要求。
(二)对新农村内容的解析
“新农村”是指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在新形势下,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和政治文明等方面提出了实现现代化和谐农村的总体要求。“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是从物质文明角度提出的要求,“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生活宽裕”是新农村建设的最终目标;“乡风文明”是建设新农村精神文明方面的要求,这也是建设新农村的灵魂;“村容整洁”是建设新农村生态文明方面的要求,这是新时期科学发展观的体现;“管理民主”是要建设新农村政治文明方面的要求,这是建设新农村时“以人为本”的体现和要求。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先要千方百计地增加农民实际收入,激活农村经济和市场,使农民真正过上富裕生活;精神文明也要得到同步发展,逐步形成良好的民风;农村发展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思路,防止出现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嵊州种植雷竹笋气候条件分析.doc
- 崂山茶病虫害发生情况及防治建议.doc
- 川中丘区玉米高产栽培制约因素及对策.doc
- 川百止痒洗剂治疗湿疹临床探究.doc
- 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及中国能源消费探究.doc
- 工业以太网仍需居安思危.doc
- 川穹嗪联合鳖甲煎丸对慢性肝炎血清纤维化指标影响.doc
- 工业企业物流成本控制管理.doc
- 工业企业财务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探究.doc
- 工业厂房构造柱施工应注意问题.doc
- 浙江省湖州市南浔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无答案.docx
- 人力资源经理竞聘演讲稿格式及技巧.docx
- 三年级语文:《赵州桥》学案.pdf
- 建筑工地触电事故应急预案范文.docx
- 浙江省杭州市浙江大学附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含解析.docx
- 浙江省金丽衢十二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物理试题 含解析.docx
- 绿色生活与环境保护-绿色生活与环境保护.pptx
- 5.2 正确运用简单判断 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pptx
- 天津市河北区2023届高三一模数学试题 含解析.docx
- 天津市河西区2023届高三三模数学试题 含解析.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