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及人虫共存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及人虫共存摘要:纵观人类为保护植物而与虫害进行斗争的历史,人类曾经损失惨重,也曾依靠科学技术手段取得空前的战果,但在人类短暂的胜利后,往往迎来的是昆虫更猛烈地进攻和人类对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如何在尽可能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对有害生物进行有效且合理的防治就成为21世界摆在人类面前的挑战。作者结合人类与有害生物的战斗史,进一步说明有害生物综合治理这一概念对人类防治虫害的重要意义,并对人与虫共存以维系生态平衡阐述了个人的见解。
关键词:昆虫;人类;有害生物综合治理;共存
中图分类号:[S-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11-0091-2
1 互有胜负的人类与昆虫的战斗史
1.1 历史悠久的庞大昆虫军团
无论是寒武纪到志留纪三叶虫的繁荣,还是奥陶纪末期?尾虫向陆地的进军,抑或是石炭纪巨型古蜻蜓在羊齿森林中飞翔,都印证了从物种起源时就已经开始的昆虫史。即便是经历过大灭绝期二叠纪的洗礼,昆虫家族依然没有低头,反而开始一段新的繁荣的篇章,例如白垩纪开始出现的蟑螂、白蚁、跳蚤类昆虫家族至今依然在地球上繁衍壮大。根据最新科学研究表明,世界上的昆虫可能有1000万种,而我们所知道的仅有100万种,仅仅是这些昆虫就以占动物界人类已知种类的四分之三.昆虫家族不仅历史悠久、种类繁多,而且个体数量也相当惊人,仅一个蚂蚁群就可以达到50万个个体。他们凭借小而灵敏的身体、极强的繁育能力、多样化的取食器官以及超强的适应力等一系列得天独厚的优势在世界的各个地方生生不息。
1.2 迅速崛起的势力――人类
与拥有四亿年历史的昆虫家族相比,人类社会的形成仅有五六万年,但就在这五六万年间人类无疑使地球的生态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无论是依靠人畜耕作的古代农业,或是机械化的大生产,还是现代信息产业的空前昌盛,始终伴随其中的都是人类对生态资源的侵占与利用,可以说人类的崛起就是以牺牲生态资源为基础的,这一切也必将带来人类对生态环境的改变。
1.3 昆虫军团的致命攻击
人类的这一新的寄主的出现开始改变了昆虫的生活方式,在古埃及和秘鲁的木乃伊头发上发现的虱卵就是这一开始最好的佐证。虽然,我们现在的衣服多为合成纤维,已较少受到衣蛾等衣料害虫的损害,但是以棉花、蚕丝、羊毛等位原料的衣物仍旧常常受到衣料害虫的侵袭,并且在储物间、食品加工厂、木材厂等地害虫同样猖獗。昆虫同样是疾病传播的重要媒介,以蚊子为首的昆虫军团在历史上就扮演了伤寒热、鼠疫、疟疾等疾病的传播者的角色。在农业上,深耕栽培的方式和广大农田的出现,更是为野生昆虫提供了极佳的生活条件。
1.4 人类的反攻
如何防治昆虫对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的严重损失一直是困扰人类的难题。直到杀虫剂的出现,才使这一问题得到一定的解决。最早利用化学物质进行较有规模的害虫防治工作,可能始于美国对马铃薯金花虫的防治。随后,除虫菊、烟草、鱼藤等都曾作为杀虫剂,并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是,人类在化学防治的一大转机还要追溯到1938年测试DDT对害虫的杀虫效果。此后,DDT被广泛的用于防治蚊虫传播传染病中,并取得辉煌的战果。随后专家们又研究出了如BHC、地特灵、飞布达等更强且更持久的杀虫剂。进入1960年后正当人类为他们骄人的战果自喜时,杀虫剂的残效性与广效性却又使人类的美梦破灭。此后,人类又开始通过诱杀剂、忌避剂、培育抗虫品系、引进天敌等一系列新的途径防治虫害,但由于每种方法均受到环境因素和生态因素的制约,因而无法取得长期有效的防治效果。尽管如此,人类依然在以科学技术为依托,在完善现有防治措施的同时探索更多行之有效的防治策略。
1.5 人虫两败俱伤的结局
现如今,人类已经将虫害对人类生产生活的所造成的损失控制在一个基本令人满意的范围以内,但是,在暂时取得的胜利背后却有隐藏着潜在的危机。越来越多的抗药性昆虫品系的出现、严重的药物残留对人类产生的危害以及人虫大战对生态系统的破坏都是人们必须面临并解决的更大难题。以DDT为例,根据1952年日本卫生部门的实验,若以DDT连续处理衣虱到第三代时,雄虱和雌虱各需最初药量的约70倍及58倍,才会致死。而另一种家蚊竟出现了在DDT原液中仍能正常生活的品系。害虫产生抗药性的比例更是在近些年有所升高,也造成了害虫越来越多,越来越不易防治的弊端。而且这一切带来的不仅是药物使用剂量的暴增,残留下来的药物更是对人类及其他生物造成致命的危害,愈在食物链上位者,愈是受到更大威胁,可想而知,人类位于食物链的最上层,受到的威胁最大。
2 开辟新思路的领航者
2.1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策略的提出
依赖于药物防治虽然暂时仍为有效且稳定的防治办法,但是其诸多弊端已在上文中做了说明。科学家们通过对从196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