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榆阳区沼气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
榆阳区沼气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摘要:沼气是粪便、杂草、作物秸杆、污泥、废水、垃圾等有机物质在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密闭的条件下,通过发酵方式循环利用的生物质能,具有能源、生态、环保、经济和社会的多重效益。大力推广沼气建设,可以促进农村种植业、带动养殖业的发展,是实现节能减排和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途径之一。榆阳区具有丰富的生物质能资源,按照因地制宜、多能并举、综合利用的原则,大力推广沼气建设具有广阔的前景和划时代的战略意义。
关键词:榆阳区;沼气建设;存在问题;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S216.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8631(2010)02-0050-01
随着榆阳区农业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和畜牧业的快速发展,畜禽养殖产生的粪便、垃圾和废弃物,已经成为农村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发展具有能源、经济、生态、环保和社会效益的农村沼气技术,既能解决农户所需生活用能,巩固退耕还林为重点的生态建设成果,减少人畜粪便、垃圾、废弃物造成的农村面源污染,还可为农业生产提供优质的有机肥料,降低农作物病虫害发生率,减少化肥和农药的施用量,从而推动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前举措。
一、榆阳区农村沼气建设现状
榆阳区位于榆林市中部,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及市内的横山县、米脂县、神木县相毗邻,属典型的毛乌素沙漠与黄土高原过渡地带,总面积7053km2,居全省第2位。明长城由东向西横贯区境。以此为界,长城以北属风沙草滩区,长城以南属黄土丘陵区,榆溪河由北向南纵穿全境。全区辖24个乡镇,486个行政村,总人口47.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0万人,全区总耕地面积79501公顷,其中玉米播种面积23330公顷。榆阳区又是一个畜牧业大县,年生猪饲养量约130万头,羊子饲养量约110万只,发展以畜禽粪便、秸杆为原料的沼气能源很具有潜力。
我区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发展沼气,由于技术等因素的限制,沼气池的设计和施工很不规范,缺乏管理经验,沼气池的利用率不高。2006年起正式实施农村户用沼气国债项目,采取了农户自愿,国家补助,省、市、区财政支持,政策引导,示范带动的实施办法,全区现已建成8m浓村户用沼气“一池三改”8000多口,人户率占农村常住人口的16%,年产沼气280万m3,产优质有机沼肥70万吨以上:建成中、小型养殖场沼气工程11处,总容积1500m3,年产沼气30万m2;在建大型沼气工程1处,设计容积600 m3,年可产沼气13万m3,节约标准煤5000吨。
2009年按照家居温暖清洁化、庭院经济高效化和农业生产无害化的生态富民目标,在我区寺伙沟村和王沙洼村兴建以“棚-菜-猪-沼”四位一体的生态农业模式120多座,将生态农业更加集约化、精细化、人为化,把种植业和养殖业科学的结合,多层次对土地、空气、光热、动植物废弃物等进行综合深度利用,用较少的投入获得较大的效益,促进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农村户用沼气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认识不足,发展滞后。主要表现在偏远乡村农户对沼气认识不足,甚至不知道沼气是用来干什么的,国家为什么发展沼气,沼气对农户有什么好处,因而建池积极性不高。一些农户对沼气虽有认识,但不全面,仅知道沼气是用来做饭、照明的,还不了解沼气对种植业、养殖业的带动作用,更不知道还能保护生态环境,有利于提高农民群众卫生健康水平。有的农户对建池有一定的积极性,但对国家投资等、靠、要的思想比较严重。部分乡镇干部的思想也存在顾虑,对农村沼气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也有差异,怕遭到挫折,不能摸去以前失败的阴影,对发展沼气缺乏信心,少数乡镇还有沼气空白村,导致我区沼气建设发展相对落后且进展不平衡。
2.机构不健全,后续服务差。一是技术力量薄弱,全区24乡镇只有少数乡镇设立能源推广机构,其余乡镇没有专门的推广机构,更没有专职工作人员,管理推广体系不健全。区级能源推广机构人员少,经费短缺。工作开展困难,对沼气建设推广普及力不从心。二是后续服务差,利用率低。因没有专业的技术人员指导后续管理,又加上农户缺乏起码的管理和维护常识,导致很大一部分农户因不懂技术放弃对沼气池的管理,造成使用瘫痪。
3.综合利用不足,经济效益低。我区沼气建设起步较晚,用途比较单一,主要用于生活燃料及照明,由于农户认识程度、生活习惯、技术要求等原因,沼气的综合利用率比较低,综合效益得不到全面的体现。
4.建材物资上涨,农户投入增加。受市场价格不稳定因素的影响,建材物资上涨幅度较大,如石料、大沙、水泥、钢筋等等。据调查,2009年农户建一口沼气池的投入要比2006年建池投入增加45%,而且技工工资也随着物价的上涨不断的提高,造成建池成本的增加,给农户带来建设的双重压力,导致建池积极性不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