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七章唐代的皇位继承和影响-nccur.lib.nccu
第七章 唐代的皇位繼承和影響
第一節:唐代的皇位繼承
關於唐代的皇位繼承,一般而言,都會認為是不穩定的,只是究
竟要如何判斷皇位繼承穩不穩定,似乎沒有一個可供參考的標準。筆
者於此想提出三個面向來觀察該朝代之皇位繼承的穩定與否,首先是
太子或皇帝遺詔之繼承人能否在皇帝過世後立即繼位。如果不能立即
繼承或是需要經過政變等大費周章的政治手段才能繼位的話,就不能
輕言說這個繼承過程是穩定的。第二是繼承人的選擇方式是否規律,
例如是不是規律的嫡長繼承或是兄終弟及,而不是操控於政治精英一
時的喜好。第三則是太子、嫡長子地位動搖的程度,如果這個朝代的
太子、嫡長子地位長期受到其他政治精英劇烈的挑戰甚至常有廢黜之
事發生,即表示該朝代的皇位繼承是不太穩定的。
李樹桐針對唐代帝位繼承之因果進行分析與討論,並認為帝位繼
承和國勢興衰大勢是不可分離的。在〈唐代帝位繼承之研究〉一文中
提到:唐代前後共二十帝,除最先的高祖係受隋禪,最末的哀帝為朱
全忠所立不計外,中間有十八位皇帝是繼承帝位的。在這十八位皇帝
中,按時間先後排列,從太宗到肅宗為先期六帝,全非長子,可稱為
非長子繼承時期。從代宗到敬宗為中期六帝,除穆宗係第三子外,其
餘五帝全係長子,可姑稱為長子繼承時期。從文宗到昭宗為後期六帝,
文宗、武宗以弟繼兄,宣宗以叔繼侄,懿宗以長子繼承,僖宗以第五
子繼承,昭宗又是以弟繼兄,可稱為不規則的繼承時期 1 。李樹桐認
為前期皇帝的帝位繼承權,多由競爭得來,由競爭而取得帝位者,多
半能力強,所以唐代前期的國勢強盛,但其缺點是常有內爭。中期的
帝位繼承改為立長,其優點是可以弭止內爭。但非由競爭得來帝位的
皇帝,其政策常趨於保守。唐代國勢,因之衰落。後期的帝位繼承權
操於宦官之手,宦官為干預朝政,營私舞弊,常利用皇帝的昏庸無能,
誘導皇帝走上腐敗之路2 。賴亮俊的分類與李樹桐相同,都分為三期,
不過賴先生認為中期六帝所冊立的皇太子雖然絕大部分是長子,卻絕
無一人是嚴格意義的「嫡長子」3 。
曾資生的分期方式則與李樹桐不同,曾先生是著重於影響皇位繼
承的外戚、宦官等勢力。他認為隋唐是繼承北朝的,北朝以來的諸部
落氏族雖然建國立家,趨於淡化,但氏族社會的習慣遺留頗多。第一
是宮廷穢亂,母后母舅之權極大。第二是兄弟之間貴賤嫡庶不嚴,立
嫡立長的宗法觀念淡薄。這類的氏族社會觀念,影響於官廷皇族,表
現出來的便是皇儲繼承制度的極不穩定4 。曾資生只分成兩期,第一
期自唐初以至中唐,是母后母舅的權力影響於皇儲的廢立與皇位繼承 。
1李樹桐,〈唐代帝位繼承之研究〉,《唐代研究論集》第一輯,新文豐,1992 年,頁 173。
2 同上註,頁 174~175。
3賴亮俊,《六朝隋唐的東宮研究》,國立師範大學歷史學硏究所博士論文,2001 年,頁 190。賴先
生認為冊封皇太子時,太子生母儘具後宮嬪妃身分而已,故無一人是嚴格意義的嫡長子。
4曾資生著,陶希生編校,《中國政治制度史》,第四册 :隋唐五代,啟業書局,1979 年 10 月,頁
75。
第二期是閹宦左右患除皇位繼承的時期。自玄宗以降,皇位繼承之無
常法也如故,但其左右之力已不歸母后外戚而漸移於宦官5 。陳寅恪
認為自寶應元年四月乙丑(十六日)事變張皇后失敗後,唐代宮禁中
武曌以降女后之政柄,遂告終結。而皇位繼承之決定,乃歸於閹寺之
手矣。但閹寺中又分黨派,互有勝敗,如程元振等與朱光輝等之爭,
即是其例。至於李氏子孫無論其得或不得繼承帝位如代宗與越王係之
流,則皆閹寺之傀儡工具而已6 。
若依李樹桐之說法,唐代前期是非長子繼承時期,不過,在繼承
人的選擇上,此時仍以嫡子、長子為優先。李建成、承乾、弘、成器
都因嫡長子身分而被立為太子;高宗、李賢(章懷太子)、中宗、重
俊、重茂則因前面的嫡皇子不能繼位而依次得立;李忠則是王皇后無
子,忠為高宗長子才得立。一直到玄宗因功當上皇帝,又命第二子李
瑛為皇太子才打破上述的情形。儘管唐代前期嫡長子不能順利繼承,
但筆者認為皇太子的任命,仍照著嫡長繼承制。唐代後期,扣掉矯詔
的部分,文宗立了兩次皇太子,一個是長子李永;在李永死後,另一
個是敬宗五子李成美,昭宗則立長子李裕
文档评论(0)